【MUSICO焦點專文】起始與終止,音樂巨人的生命樂章——普羅科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 - MUSICO

【MUSICO焦點專文】起始與終止,音樂巨人的生命樂章——普羅科菲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

21
2,527
文/陳軒慧|2023.04.21

在經歷多次精湛且愉快的合作演出經驗後,小提琴家魏靖儀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指揮殷巴爾將於4月28日再次攜手登臺,演出普羅科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下半場則演出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的C大調第九號交響曲《偉大》。D大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為普羅科菲夫的早期作品,兼具浪漫與現代的風格,洋溢著音樂青年的多變與活力;而《偉大》則被認為完稿於舒伯特逝世之年,相較於先前的交響曲作品,《偉大》蘊含的情感更加豐富深沈,在和聲與編制上也展現出更宏大的野心。兩首風格迥異的作品並列,觀眾們將可感受音樂家不同人生階段的心境變化,又可欣賞交響音樂由德奧傳統出發,走向現代的進程。


▲臺灣新生代小提琴家魏靖儀(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普羅科菲夫出生於1891年。許多古典樂迷都是小時候藉管弦作品《彼得與狼》認識他,並經由這部作品啟發對古典音樂的興趣。然而熟習《彼得與狼》的朋友,可能會在初次聆聽此曲時略感意外:半音的不和諧感、強烈的重音,展示了普羅科菲夫不同的一面。全曲風格多變,詩意、活力、激情俱現。生於十九、二十世紀之交,普羅科菲夫在浪漫與現代風格的來回撞擊中形塑自己的風格。而本曲創作的1914至1917年間,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之際,連帶導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戰爭的陰影無孔不入籠罩著所有人,二十出頭的普羅科菲夫也不能例外。雖然並未親臨戰場,本曲也未直指戰爭,但焦慮感不時流露於曲中,像日記般洩漏作曲者的經歷。

本曲分為三個樂章,分別是第一樂章小行板、第二樂章詼諧曲:最急板、第三樂章中板。在僅兩小節的導奏後,小提琴便展開第一主題,如譜上所要求的「如夢的、幻想的」(sognando)。單刀直入的手法令人聯想到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是普羅科菲夫最早寫下的旋律,在創作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之初便先寫作完成,並計劃將之完成為單一樂章的小協奏曲,但由於另一部歌劇《賭徒》(The Gambler)同時間也在進行編曲的關係,此曲的創作暫緩,直到1916年《賭徒》完稿後,才使普羅科菲夫有餘力將上述的小提琴素材再度加以創作,並將架構由最初的單一樂章擴展成三樂章形式。〔註1〕

抒情旋律逐漸擴展後,情緒逐漸由憂傷轉為激情。小提琴獨奏部分開始表現大量的快速音符、弓法變化和難度較高的技術要求。緊接其後的第二樂章速度標示為最急板,活力十足、像運動員般生氣勃勃。彷彿普羅科菲夫本人的寫照——他曾於日記中記載紐約樂評的說法:「⋯⋯他們說我層次不夠清楚,但是有『鋼一般的手指、鋼一般的腕部、鋼一般的二頭肌及三頭肌。』⋯⋯」〔註2〕強健的體魄必定與心靈連帶影響,這份力量、幽默風趣的氣質,將充斥在普羅科菲夫一生的作品中。作為收尾的第三樂章為中板,以滑稽的弦樂半音開場,蜿蜒如蛇的悠揚旋律緊接著帶入。舞踏般的韻律感充斥全曲,並展示了與第二樂章不同,更加隱晦的幽默感。最後首尾呼應得回到第一樂章的結尾主題,平靜結束。


▲ 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夫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從就讀聖彼得堡音樂院時便嘗試創作小提琴作品,但其實普羅科菲夫本人並未受過太多小提琴訓練,此曲的演奏技巧主要得益於聖彼得堡音樂院的教授,波蘭小提琴家柯襄斯基(Paul Kochanski, 1887-1934)所給予的建議。〔註3〕綜觀全曲,雖有明確的調性記譜,但普羅科菲夫使用臨時升降記號及半音來模糊調性,因此在聽覺上予人無調性的感受。首演之初令許多觀眾難以接受,最終仍在眾多名家詮釋下,成為小提琴協奏的重要作品之一。這是一首時光膠囊,將二十幾歲的普羅科菲夫留存其中,他為後世所稱道的音樂語言、豐富的表情、現代感與俄羅斯民族風格的融合,都在本首作品中一覽無遺。並準備在接下來更多的歌劇、交響曲、協奏曲中一展身手。

「我已不再創作歌曲。現在開始我只寫作歌劇和交響曲。」

這是舒伯特於1828逝世之年在信中寫給朋友的話。其後所完成的就是這首第九號交響《偉大》。然而直到他過世十年後,舒曼才在舒伯特胞兄的家中找到樂譜,這首作品才得以為世人所知。和上一首同為C大調的第六號交響曲相比,《偉大》的長度長了將近一倍。規模的宏大更是遠遠超越其上。往前可與貝多芬的作品相比肩,毫不遜色,旋律的延展性更令人聯想到後來的布魯克納。〔註4〕為什麼以「歌曲之王」聞名後世的舒伯特,決定停止寫作歌曲,全心投入大型作品的創作?無人得以知曉。

在流傳於世的六百多首藝術歌曲中,舒伯特談論了愛情、孤獨與人生種種議題。歌曲在崇尚個人情感的浪漫主義時期是極適合的表現形式。優美的旋律和豐富的和聲變化,展現了舒伯特對於音樂的深刻理解與掌握。雖然這些歌曲未能在舒伯特還活著的時候為他帶來多少收入,但是對於旋律和和聲的巧妙運用都被延伸到他的交響曲作品中。這首第九號交響曲更是加入他創新實驗的精神,又仍具備古典式的嚴謹結構感。它的木管與弦樂橋段對當時的管弦樂團而言相當困難,甚至直到1842及1844年,都有樂團拒絕演出〔註5〕。


▲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

全曲從壯闊的第一樂章伊始,至燦爛的第四樂章以終,中途經歷第二樂章行板(Andante con moto)的悲傷與憂愁、第三樂章難以忘懷的詼諧曲旋律。相較於更早期的交響樂作品,有著更深刻的情感起伏。死亡一直是舒伯特作品中不曾缺席的主題,早在1822年他便知道自己染上不治之症〔註6〕,但寫作此曲的他還不知道自己距離死亡還有多遠,只是盡力將自己一生對音樂所有的理解與可能的想像,都表現在《偉大》之中。此曲並未脫離浪漫樂派的範疇,只是其中的主題變奏、樂器組合對比等巧思,在二十五分鐘的音樂中,持續地一再令人驚奇。就像舒伯特在回味他短短的人生,且從未停止對未來的無盡期待。也許此時這位早慧的音樂家已不再需要向外張揚他的才氣,而是以更內斂、沈穩的眼光,安然看待心中的點點繁星。

本場音樂會所演出的兩首曲目,由不同時空背景的兩位作曲家所寫下。來自十九世紀末的普羅科菲夫是俄羅斯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積極、進取而張狂。舒伯特則是十九世紀早期德奧浪漫樂派的傑出代表,帶著維也納的紳士派頭,謙遜而親切。本次難得跨越時空聚首,魏靖儀是臺灣樂壇的新起之秀,殷巴爾則是經驗老道的桂冠指揮。兩首樂曲坐擁如此多的對比,相信將為觀眾帶來多重而豐富的音樂體驗。

〔註1〕許鐘榮編《現代樂派的大師》(台北:錦繡,2000),227。
〔註2〕Gutmann David, 《偉大作曲家群像——普羅高菲夫》(The Illustrated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Prokofiev),白裕承 等譯(台北:智庫出版,1996),61。
〔註3〕Daniel Jaffé, booklet note to CD recording: Sarah Chang,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cond. Simon Rattle (EMI 3 46053 2)
〔註4〕音樂之友社 古典名曲欣賞導聆1交響曲(台北 美樂出版社,1997),165。
〔註5〕William Mann: Notes from LP Schubert Symphony No. 9 in C major 'The Great', conducted by Otto Klemperer, Philharmonia Orchestra, Angel Records 35946, 1961.
〔註6〕音樂之友社 古典名曲欣賞導聆1交響曲(台北 美樂出版社,1997),163。


▲主圖 TSO桂冠指揮殷巴爾(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2023 TSO 大師系列】殷巴爾與魏靖儀


延伸閱讀

【MUSICO特別報導】偉大音樂精神的跨世紀傳承——TSO大師系列:殷巴爾與魏靖儀

殷巴爾與魏靖儀廣告_

最新新聞

賈西亞_

蕭邦大賽三獎暨協奏曲獎得主 賈西亞.賈西亞鋼琴獨奏會

0
38
2024.05.16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馬丁.賈西亞.賈西亞,首位進入蕭邦鋼琴大賽決賽的西班牙鋼琴家,每年巡迴寰宇,今年...詳全文
國臺交駐團藝術家霍內克將與國臺交演出莫札特、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作品。(照片攝於2024年2月3日基隆表演藝術中心演藝廳)_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國臺交與霍內克從C開始的旅程

0
51
2024.05.15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國立臺灣交響樂團(簡稱「國臺交」)要為各位樂迷朋友們帶來以C大調為主題的音樂會,...詳全文
momohd-2-©-Lyodoh-Kaneko_

【MUSICO焦點專文】追尋完美的無止之境:從莫札特到布魯克納——殷巴爾、兒玉桃與TSO

11
630
2024.05.14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於2024年特別推出「布魯克納200」特別企劃,以紀念...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