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焦點專文】獻給臺灣的珍貴時刻——《奇蹟歌聲》娜塔莉.德賽告別巡迴音樂會 - MUSICO

【MUSICO焦點專文】獻給臺灣的珍貴時刻——《奇蹟歌聲》娜塔莉.德賽告別巡迴音樂會

10
243
2025.05.20|文/陳佩珊

被《紐約客》譽為「過去二十年來歌劇界最偉大人物之一」的法國女高音娜塔莉.德賽(Natalie Dessay), 2025年起展開她的世界告別巡演,為她超過三十年的輝煌舞台生涯畫下句點。「我不再只是歌者,而是用聲音說故事的人。」她曾如此形容自己音樂生涯後期的轉變。這位以清澈的嗓音、精湛的花腔技巧聞名,且戲感十足的聲樂家,將首度蒞臨臺灣,於11月8日與長年合作鋼琴家菲利浦.卡薩爾(Philippe Cassard)攜手登上衛武營音樂廳舞台。她將獻上橫跨古典到現代樂派的聲樂作品,曲目涵蓋莫札特、韓恩、拉威爾、蕭頌、浦朗克、梅諾蒂、巴伯等作曲家的精選之作。這場名為《奇蹟歌聲》的音樂會,不僅是一場告別演出,更是一趟凝鍊其聲音與生命歷程的巡禮,讓臺灣樂迷有機會現場聆賞這位傳奇女高音最後一次的現場演出。


▲鋼琴合作菲利浦.卡薩爾(圖|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從戲劇夢想到歌劇巨星

1965年出生於法國里昂的娜塔莉.德賽,年少時懷抱著成為舞台劇演員的夢想。她熱切地投入戲劇學校,享受著扮演、詮釋角色,以及與角色共鳴所帶來的張力。然而。一次偶然的聲音啟蒙課程,讓她意外發現自己擁有罕見的聲樂天賦。在老師的鼓勵下,她毅然轉向音樂之路,從此,聲樂便成為她藝術生涯中最重要的核心。1992年,她在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中,以精湛的技巧和出色的舞台表現,成功演繹了機器娃娃奧林匹亞(Olympia)一角,不僅贏得了觀眾與評論家們的一致讚譽,更一舉奠定了她在歐洲歌劇界的地位。隨之而來的是近十年的輝煌演唱生涯,她的足跡遍及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巴黎歌劇院等世界殿堂級舞台。她尤其擅長詮釋多部以花腔技巧聞名的經典角色,包括《拉美莫爾的露琪亞》、《夢遊女》與《茶花女》等。在這些作品中,她展現了靈活、穩定、清澈且穿透力十足的花腔技巧,並將細膩入微的戲劇情感融入其中,深受樂界肯定。 然而,正當職業生涯如日中天之際,娜塔莉.德賽卻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01 年起,她歷經多次聲帶手術與漫長的復健期,一度遠離舞台。這段經歷迫使她重新思考聲音的本質與唱法。她開始從極弱音(pianissimo)重新建立聲音,不再執著於音量大小,轉而追求更細膩與具掌控力的表達。同時,這段沉潛的時光也讓她再度面對內心深處對戲劇的初心。她坦言:「我學習唱歌,是為了能夠演戲、能夠表演。」儘管曾在歌劇舞台大放異彩,她始終認為自己是一位演員。




告別歌劇後的多元探索

2013年,在土魯斯演出馬斯內的歌劇《瑪儂》後,娜塔莉.德賽做出了震驚歌劇界的決定——正式告別歌劇舞台。這個消息讓無數樂迷錯愕不已。娜塔莉.德賽曾表示,自己「清澈的音色」常讓她只能扮演一些與她個性不符的角色,這種聲音特質反而限制了自己在歌劇舞台上的表現,這也促使了她轉向更能展現個人風格的音樂形式,如法國香頌和藝術歌曲。因此,她並未因此停止舞台活動,而是毅然決然地將這次轉折視為藝術生涯的嶄新起點。她大膽跨足多元音樂領域,包括爵士、流行樂與音樂劇等,持續以多樣化的音樂會形式,活躍於國際舞台之上。

她曾與法國電影配樂大師米榭.李葛蘭(Michel Legrand)合作,錄製融合香頌、電影音樂與爵士風格的專輯,並在巴黎演出經典音樂劇《秋水伊人》;也與橫跨古典與流行樂壇的音樂家伊萬.卡薩爾(Yvan Cassar)攜手舉辦音樂會,向香頌傳奇克勞德.努加羅(Claude Nougaro)致敬。透過與當代頂尖音樂人的合作,她優雅地穿梭於香頌、爵士與流行之間,展現對多元風格的駕馭力,也讓觀眾見證一位藝術家在不斷蛻變中,找回屬於自己的聲音。

同時,她也積極投身戲劇演出,參與霍華德.巴克《Und》、史蒂芬.茨威格《生命的傳奇》等舞台劇,持續追尋更貼近觀眾的表演形式。對她而言,在劇院中,與觀眾的連結更加緊密,沒有樂池的隔閡,可以更真實、細膩地傳遞情感。回顧這段轉變,她曾在受訪時說:「我現在用的是我的說話聲音;這是我以前從未真正探索過的東西。」〔註1〕


回歸本質:用聲音說出「我自己」


帶著這樣的藝術信念,當娜塔莉.德賽重返舞台,她選擇放下大型歌劇的光環,而是與鋼琴家菲利浦.卡薩爾展開長期的音樂旅程。他們以香頌、德文藝術歌曲、詩文讀誦與音樂劇等形式展開音樂對話。從普魯斯特的書信到法語詩歌、從戲劇朗誦到音樂劇演唱,她開始更深入地挖掘文字本身的情感,探索各種表達的可能性。彷彿掙脫了那身華麗卻束縛的戲服,她找到了更多能投射自我的空間,也更靠近了她一直深愛著的「表演」本質。


▲女高音娜塔莉.德賽與鋼琴合作菲利浦.卡薩爾(圖|©Lyodoh Kaneko、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本場《奇蹟歌聲》音樂會的選曲別具巧思,彷彿一場凝視內在、回望藝術生涯的聲音旅程。娜塔莉.德賽與菲利浦.卡薩爾兩人於2025年初共同發行的專輯《Oiseaux de passage》(渡鳥)成爲此次巡演的核心靈感,其中收錄了一系列以「鳥」為題的藝術歌曲,包括蕭頌的《蜂鳥》、韓恩的《紫丁香夜鶯》、拉威爾的《三隻美麗的天堂鳥》等作品,這些作品不僅呼應了她早年在歌劇中飾演的角色,如《魔笛》中的夜后,更象徵著她對藝術自由的追求,隱隱映照藝術人生的遷徙與蛻變。

此外,音樂會也將帶來多首情感細膩且具戲劇性的作品,展現她對角色情感與敘事語調的精準掌握。如梅諾蒂的〈將我偷走,親愛的小偷〉與〈莫妮卡的圓舞曲〉、巴伯的《那克斯維勒:1915年的夏天》、普列文的〈我要魔力!〉等。娜塔莉·德賽曾表示,這次巡演的重點並非炫技,而是她與聽眾分享音樂與情感的方式,也是她過去、現在與未來藝術探索的交會點。她以「也許是告別,也許只是暫別」來形容這次的巡演,對未來抱持著開放的心態,也讓這場音樂會不只是一場表演,更像是一場真誠的藝術分享與內心對話。對樂迷而言,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能親耳聆聽這位傳奇女高音用聲音分享她的生命故事。


獻給臺灣的珍貴時刻

娜塔莉.德賽此次來臺,不僅是一場國際頂尖聲樂家的告別巡演,更是獻給臺灣樂迷難得的珍貴時刻,能夠親身見證這位橫跨歌劇、藝術歌曲、香頌與戲劇領域的藝術家,如何將畢生舞台經驗與生命智慧,化為純粹動人的音符。她從炫技走向深刻詮釋,從歌者蛻變為說故事的人,體現了表演藝術最動人的本質——突破、掙脫、轉化與重生。對長年被定型為「花腔女高音」的她而言,這次轉身不僅是舞台形式的改變,更是對聲音本質與自我認同的追尋。正如她曾說過的:「我從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傳統意義上的聲樂家,我一直是個演員,一個用聲音演戲的人。」〔註2〕這不僅是她的藝術宣言,也展現了她對傳統歌劇語境中某些僵化表演的反思。因此,她選擇以更貼近語言詩意、直指人心的多樣曲目,為舞台生涯畫下句點。這不只是一場獨唱會,更是藝術家對「我是誰」、「我想說什麼」的叩問。她不再以高音定義自己,而是用一字一句的情感重量,傳遞對藝術本質最深切的回應。

〔註1〕引自《La Scena Musicale》,2013
〔註2〕來源:BBC Radio 3,《The Lebrecht Interview》,2008年


▲主圖 《奇蹟歌聲》娜塔莉.德賽告別巡迴音樂會,傳奇女高音娜塔莉.德賽首度造訪衛武營,展示其卓越的歌唱技巧和細膩的演技表現。(圖|©Lyodoh Kaneko、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5/22 中午12 點前,購票享 8 折優惠!

《奇蹟歌聲》娜塔莉.德賽告別巡迴音樂會

1108娜塔莉.德賽_1000x380px_

最新新聞

Kit Armstrong
Photo: Marco Borggreve
all rights reserved

【MUSICO焦點專文】從狂想到吶喊——梵志登、周善祥與ESO的時代對話

16
116
2025.05.20 / 音樂新聞 / 焦點專文
「我聽見時間的腳步。」俄國詩人曼德爾施塔姆(Osip Mandelstam, 1...詳全文
270617 Wayne Marshall (Charlie Best) (8)-

【MUSICO焦點專文】韋恩・馬歇爾的音樂奇幻旅程——2025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

17
1,777
2025.05.09 / 音樂新聞 / 焦點專文
今年邁入第四屆的「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即將在十月綻放,點燃南臺灣的音樂熱情!本...詳全文
HW - Credit Andrew Hurlbut (2)_900x600

【MUSICO焦點專文】結合東西方聲響美學的奇幻之旅——沃爾夫、費蘭德斯與TSO

16
1,951
2025.03.05 / 音樂新聞 / 焦點專文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的「名家系列」音樂會以邀請國際知名指揮家和獨奏家為特色...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