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極致的詩意,旅美鋼琴家涂祥「拉威爾全本系列音樂會」年底迎來最終章 - MUSICO

專注極致的詩意,旅美鋼琴家涂祥「拉威爾全本系列音樂會」年底迎來最終章

3
133
2025.09.22|發稿單位/歐普思音樂藝術


獻給拉威爾150週年誕辰,旅美鋼琴家涂祥挑戰全本鋼琴獨奏作品

2025年適逢法國作曲家莫里斯.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 150週年誕辰,這位以其精緻、內斂與色彩豐富的音樂風格聞名的作曲家,其作品在全球樂壇佔有不可撼動的地位。為紀念這位二十世紀音樂巨擘,全球各地紛紛舉辦盛大的紀念活動,包括香港「拉威爾 — 作曲家誕生150週年紀念室樂音樂會」、法國的拉威爾音樂節 (Festival Ravel 2025)、西雅圖交響樂團拉威爾慶典等等,臺灣旅美鋼琴家涂祥也加入了世界樂壇的拉威爾慶典!

他一手策劃的「拉威爾150週年紀念:全本鋼琴獨奏作品系列音樂會」自年初以台灣為首站開始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用琴聲向大師獻上最真摯的生日禮物,讓大師經典當下重生。

繼年初成功演出「系列一」後,涂祥12月將推出「系列二」拉威爾最終章,將新的樂章帶給高雄、臺中與臺北的樂迷。此計畫不僅是一場的音樂會,對涂祥而言更是一項具備研究性質的藝術探索,邀請台灣樂迷現場感受一場前所未有的詩意與技藝兼具的音樂饗宴,引領聽眾更加全面地感受拉威爾精緻而嚴謹的音樂精髓。


從挑戰到成就:二十年醞釀、五年準備,只為追尋「全本」的真諦

儘管被《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盛讚「充滿感性的說服力」,《波士頓音樂情報》(The Boston Musical Intelligencer) 評為「無可挑剔的技巧」,涂祥在專訪中仍表示這是一場艱難的自我挑戰和深度探索。

「對我來說,拉威爾的鋼琴作品不僅是技巧的巨大挑戰,更是一場藝術的深度探索。」相較於一般音樂會僅挑選個別幾首作品,他選擇單挑全本作品的演出,這需要鋼琴家對作曲家有全面而徹底的理解,從其創作脈絡、風格演變到情感表達,都必須有系統性的掌握。

「拉威爾的每一首曲子都像經過精密雕琢的藝術品,要能精準呈現每一個音符並與聽眾分享,是一項相當不容易的目標,」涂祥強調。

挑戰全本的初衷,源於涂祥對當代聽眾習慣的細膩觀察。他發現,如今選擇越趨多元,卻有愈來愈多聽眾渴望對單一藝術家深入了解,就像追劇時會想要從頭到尾完整觀看一樣。這種對「完整性」的渴望,正是這場「全本」音樂會的核心精神。

「這就像我最愛的烹飪節目《料理鐵人》,每一集都專注於深度探索一種食材的所有可能性。」涂祥生動地比喻。他希望這個音樂會系列能讓觀眾對拉威爾有「徹底而深入的了解」,而非僅僅停留在片段的認識。

然而這項龐大計畫並非一時興起的,從點到面,這場全本音樂會也紀錄了他的拉威爾旅途:從小學初次接觸拉威爾作品,高中升大學時真正第一次「彈好」一首作品,到五年前開始醞釀出想「彈完」全本的念頭。

憑藉著他對法國印象派作曲家作品的熱愛,把安排音樂會曲目當作一種創作的熱情,加上拉威爾的藝術地位,涂祥逐漸構築出這場音樂盛宴。「這計畫是我音樂生涯中,極具成就感的一大呈現。」涂祥說。


技巧為音樂而生,細膩詮釋拉威爾的「精密機械錶」

談及如何詮釋拉威爾的作品,涂祥強調了對音色和曲子結構清晰度的極致追求。

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曾評價拉威爾是「瑞士鐘錶匠」,涂祥解釋,拉威爾的音樂猶如「精密的機械錶」,每個齒輪都要精準運作,環環相扣,極度考驗技巧。

「拉威爾每首曲子都有明確的戲劇高潮點,如何精準地將這些關鍵時刻清楚地呈現出來,至關重要。」他分析。 這次音樂會,他挑選的《鏡》或《庫普蘭之墓》組曲等都是出了名的考驗技巧,但他堅持除了出色的技巧,最終要呈現的是真正的藝術價值,傳達音樂的詩意與美感,觸動人心。

「我的目標是在複雜的和聲層次中,仍然能夠彈出清晰的層次感。」這是涂祥給自己的期許。


系列二:聚焦拉威爾,探索作曲家的創作全貌

在這次全本拉威爾鋼琴獨奏作品系列音樂會計畫中,年初的「系列一」曲目除了拉威爾之外,穿插了德布西在內等其他作曲家作品。年終的「系列二」則將完全專注於拉威爾本人的作品。涂祥表示,汲取了「系列一」的經驗,發現加入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雖然可以創造有趣對比,也有其他作曲家向拉威爾致敬之意,讓觀眾從不同角度來感受拉威爾風格對於樂壇的影響力,卻也讓音樂會焦點分散。因此,在「系列二」他決定讓拉威爾成為絕對的主角,讓聽眾純粹地沉浸在拉威爾的音樂世界中。這場音樂會的曲目編排,將以拉威爾最早期的鋼琴作品作《怪誕的小夜曲》揭開序幕,中間穿插他不同創作時期的作品,最後以他創作生涯中最後一首鋼琴獨奏曲《庫普蘭之墓》作為壓軸。涂祥精心策劃的曲目順序,不僅呈現了拉威爾創作風格的演變,也帶著聽眾走一趟拉威爾的創作歷程。


跨越文化,感動世界的音樂之旅

今年,涂祥將這場「全本」巡演帶給美國、馬來西亞、秘魯、英國和克羅埃西亞等國的樂迷。他觀察到,雖不如莫札特、貝多芬知名,但拉威爾音樂本身的優美、精緻與對完美的追求,都能超越文化和空間的邊界,讓所有聽眾產生共鳴。涂祥也意外發現,儘管拉威爾在古典樂界不容忽視,但許多聽眾除了《小奏鳴曲》或《水之嬉戲》等知名作品外,對許多曲目仍然感到陌生。這也讓他更堅信「全本」計畫的價值,因為該計畫提供了一個讓聽眾更熟悉拉威爾完整作品的絕佳機會。

今年八月他在波士頓的演出,讓《波士頓音樂情報》盛讚其高超技巧,以及對拉威爾風格的敏感度。「用音符作畫」《波士頓音樂情報》如此評價。這份肯定,給涂祥莫大的鼓舞,也再次證明他所堅持的信念:技巧永遠是為了服務音樂的內容與情感表達。


「拉威爾全本」之後:持續探索音樂的無限可能

終點是另一個起點,完成龐大的拉威爾全本計畫後,下一步,他將繼續演奏拉威爾的作品,並正在醞釀兩項新的曲目計畫:一是專注於作曲家的「作品第一號」 (Opus One),二則是挑戰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1862-1918) 的所有鋼琴作品。 「德布西既是拉威爾的前輩,也是他在巴黎的朋友。」涂祥表示,他預計這項計畫需要三到四場音樂會才能完成,也期待不久的將來有機會跟樂迷分享。
啡行者_1000x380_o

最新新聞

Portrait Leif Ove Andsnes, Berlin

【MUSICO焦點專文】在私語般的琴聲中窺見內心——鋼琴家安斯涅十年後再度訪台

11
144
2025.09.23 / 音樂新聞 / 藝文動態
發行唱片超過五十張,七次獲得《留聲機》大獎的挪威鋼琴家萊夫・奧維・安斯涅(Lei...詳全文
彭孟賢團長(主照片)

【MUSICO特別報導】一條揹巾,百萬個夢想,用歌聲織就客家文化的柔韌力量——專訪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藝術總監暨指揮彭孟賢

10
183
2025.09.23 / 音樂新聞 / 藝文動態
國立客家兒童合唱團2025年度專場音樂會《揹帶个愛》,從八月起盛大登場。這場在臺...詳全文
大合照1_

民歌音樂劇《微風往事》、「2025中山堂廣場音樂節」,民歌五十重磅登場!

3
508
2025.09.19 / 音樂新聞 / 藝文動態
1975年楊弦以余光中詩作譜曲,在臺北市中山堂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自此掀...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