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3|特稿/
吳宜庭
屏東演藝廳的鎮館之寶——管風琴的誕生
屏東演藝廳於民國105年完工以來,成爲南台灣最重要的演出場地之一,而它的鎮館樂器——管風琴,也成為南台灣音樂會及藝文活動的亮點之一。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是繼台北國家音樂廳之後,第二台在台灣裝置於音樂廳內的管風琴。這台管風琴來自德國,由位於德國布蘭登堡邦波兹坦縣韋爾德爾市Potsdam-Werder (Havel) 的管風琴製造商Alexander Schuke所承造設計的——3層手鍵盤、45個音栓,2793支管子,管風琴音栓的設計是傳承德法浪漫派管風琴音樂的風格。管風琴演奏台是移動式的,它可以直接與管風琴的琴身連結,也可以移動到舞臺上,讓管風琴演奏家和觀衆更「親近」!
德國管風琴製造商Alexander Schuke自1820年成立以來,距今將近兩百年的歷史了。到目前的統計,他們所製造的新管風琴共有748台。他們的經驗及品質在世界各地都是得到認同的。製造管風琴可以和蓋房子作比較,每一台琴的設計都要先考慮它裝置處的空間,這台琴的使用目的,音響的負荷量,這些因素在在影響到它的音栓選擇——也就是不同音色間的組合及搭配。
獨特之處——屏東演藝廳管風琴的水平喇叭管與竹製Formosa音管
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有兩個特色:首先要提到的是,它是台灣第一台擁有水平式喇叭管的管風琴。水平式的喇叭管也常被稱爲西班牙式喇叭管——因爲這喇叭管的水平式裝置方向源自西班牙,音色比較直接清晰,音量也比垂直式的喇叭管來得響亮。世界目前最古老具有水平式喇叭管的管風琴位於西班牙的埃瓦爾市,這台古琴建造於1659年。

▲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是台灣第一台擁有水平式喇叭管的管風琴。(圖|屏東演藝廳提供)
第二個特色就是它的Formosa 2´ 音栓列內的音管是用竹子的材質所製造的,台灣盛產竹子,所以Schuke特別選擇台灣的特色材質來製作音管,也以台灣地名的舊稱來給這音栓列命名。2´表示這整個音栓列的琴鍵所對應的音管——所發出的實際音高高於鋼琴的兩個八度。這竹管所發出笛子般的聲音是屏東演藝廳管風琴的特色,同時是台灣第一台具有竹製音管的管風琴。
▲秒懂管風琴,屏東演藝廳管風琴解密!
開啟屏東演藝廳管風琴音樂之門——獨奏、重奏、室内樂、大師班到東西樂器融合
管風琴在歐洲是非常古老的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在台灣它卻像是新興樂器般,對大部分的台灣愛樂者而言, 它的音樂仍是相當陌生的。所以推廣管風琴音樂無形之中成爲屏東演藝廳每季的節目重心。八年多來,歐美知名的管風琴演奏家Wolfgang Rübsam, Jürgen Kursawa, Ludger Lohmann, Thierry Escaich, Iveta Apkalna, Lorenzo Ghielmi;韓國的管風琴家辛東一及吳恩惠都在屏東演藝廳舉辦過管風琴獨奏會。來自德國的Jürgen Kursawa及Ludger Lohmann兩位管風琴教授也先後在屏東演藝廳舉辦過管風琴大師班,除了給國内的管風琴學習者一個和大師直接交流的機會,也開放給愛樂者旁聽;管風琴大師班是屏東演藝廳推廣管風琴音樂的創舉之一,屏東演藝廳也是在台灣首度舉辦管風琴大師班的音樂廳。
▲大師推薦系列-德國管風琴大師-于爾根•坤薩瓦
除了管風琴獨奏會外,屏東演藝廳策劃多樣的管風琴演出形式與風格,包含與銅管、小提琴、小號、雙簧管、豎琴、鋼鼓、手鐘、二胡、薩克斯風等樂器的室內樂合作,以及與阿卡貝拉人聲樂團合作,乃至管風琴四手聯彈。更將演出融入戲劇互動與影像結合,不僅讓觀眾親「耳」體驗豐富的音樂饗宴,更希望能突破大眾對管風琴既有的想像。
▲2025年4月19日《重返80年代》(圖|屏東演藝廳提供)
不只聽,還要玩——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兒童夏令營 Orgelkids Taiwan
自民國108年起屏東演藝廳每年暑假都舉辦管風琴兒童夏令營,以中小學學生為主要對象,讓一百位小朋友在爲期四天的夏令營中,除了親身體驗一級音樂場館的軟硬體設備外,最主要就是要來認識管風琴這個樂器。小朋友可進入管風琴密室中——觀察它裏面上千支各式各樣的音管、鼓風箱、儲風箱、運風渠道等機械組織。透過組裝小型的管風琴——能深入瞭解管風琴的發聲原理。再加上其他的課程如:介紹音樂之父巴赫,介紹鍵盤樂器、歐洲的音樂節、歐洲的古樂,舞曲等等,讓孩子輕鬆地認識管風琴及歐洲音樂的起源。夏令營也提供孩子自己來製作一個和管風琴有關的紀念物——結合音樂及其他的藝術領域。小朋友可選擇自己喜歡的組別來參加- 管風琴組、合唱組、管弦樂團、肢體擊樂、戲劇組、舞蹈組,每年因應夏令營主題組別項目會稍有改變,分組排練以成果發表會的節目為目標,孩子們都是積極地參與排練,期待在舞臺上的完美演出。屏東演藝廳與社團法人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Orgelkids Taiwan合作,屏東演藝廳暑期舉辦的管風琴兒童夏令營,自開辦以來口碑極佳,讓孩子們在短短四天內就能有如此深層的體驗。

▲2023 屏東演藝廳兒童管風琴夏令營(圖|屏東演藝廳提供)
與管風琴零距離-不同群族管風琴工作坊及【消失的密室】導覽
屏東演藝廳致力於推廣管風琴音樂,除定期舉辦音樂會,更積極設計多樣化的工作坊,讓不同群體都能深入認識這「樂器之王」的魅力。這些工作坊展現了高度的「共融性」,為不同年齡層與背景的參與者規劃了樂齡、成人、親子等多元選擇,更特別設計共融工作坊,致力於消弭障礙,讓身心障礙者也能自在地沉浸於管風琴的音樂世界。
回顧過去,屏東演藝廳曾先後邀請屏東伯大尼之家(腦性麻痺)、向陽協會(身心障礙者)前來體驗藝文活動;今年更與社團法人屏東縣盲人福利協進會合作,邀請視障朋友們一同參與,透過細緻的講解與觸摸式的現場教學,讓他們能夠以獨特的方式感受管風琴的魅力,彌補了視覺上的限制。與此同時,為實踐文化平權的理念,台灣兒童管風琴教育推廣協會將管風琴音樂帶入社區與校園,向下扎根。歷經數年推廣,已走過許多鄉鎮,將樂音帶到台灣各地角落。展望未來,屏東演藝廳與第一線協會皆期盼能引領這些在偏鄉接觸管風琴的孩子們,親身踏入音樂廳,聆聽真實而震撼的管風琴演奏,讓音樂真正成為跨越差異、連結彼此的橋樑。
除了工作坊,「消失的密室——管風琴室導覽」是屏東演藝廳主打活動。參與者將有機會進入管風琴的內部空間,親眼見證數千根音管的排列、鼓風箱的運作以及複雜的機械結構,深入了解管風琴的發聲原理與構造奧秘。
▲消失的管風琴密室,等你來直擊!
讓管風琴音樂在台灣最南端札根:屏東演藝廳的努力
屏東演藝廳秉持著和民衆共享文化藝術的理念,希望以開放式的態度邀請大家來認識我們的管風琴——在夏令營、工作坊及管風琴密室導覽中「零距離」的接觸;在音樂會中沉浸在飽滿音響的懷抱中,體驗音色的千變萬化。不僅要讓更多的民衆來認識屏東演藝廳的管風琴,開啓地方性的親和度,更要走向國際,期待讓更多的國際演奏家也來認識我們的管風琴,帶給我們美好的音樂。在南台灣的屏東,也能延續管風琴音樂的傳統。
▲主圖 屏東演藝廳(圖|屏東演藝廳提供)
▎吳宜庭
旅奧管風琴、大鍵琴及鋼琴演奏家,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演奏及教育系第一獎畢業,1999年奧地利教育部頒發最高音樂藝術成就獎得主。Orgelkids Taiwan 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