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台北,不只驕陽炙熱,還將被古典樂的熱浪席捲!2025年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Taipei Music Academy and Festival,簡稱TMAF)將於 7 月 27 日至 8 月 10 日盛大登場,在藝術總監詹曉昀(David Chan)的精心策劃下,TMAF邀請到世界頂尖交響樂團的首席及音樂學府教授,與來自全球的新銳音樂家共譜暑期樂章。兩週豐富課程涵蓋獨奏、室內樂與管弦樂,並以多場音樂會見證傳承與創新的火花。此刻,就讓我們走進幕後,聆聽這位曾走過音樂節之路、深知其中轉折與力量的藝術總監——詹曉昀,如何在TMAF的夏日篇章中,看見當年自己的影子,也為後進照亮前方的路。
從學子到領航者:詹曉昀的音樂節記憶
詹曉昀為全方位音樂家,除了在世界知名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The Metropolitan Opera Orchestra)擔任首席長達25年,更在世界各地擔任多個室內樂團及音樂節的音樂總監,包含芝加哥Credo國家音樂節(Credo National Festival)、法國勃艮第梧玖園藝術節(Musique et Vin aud Clos Vougeot)等。今年六月,詹曉昀正式離開大都會歌劇管弦樂團,並將於下半年開始擔任美國休士頓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的小提琴教授。作為TMAF的藝術總監,詹曉昀深知暑假這幾週稍縱即逝,卻足以成為年輕音樂家人生中最關鍵的轉捩點——因為他自己求學時,也曾多次參與音樂節,親身經歷過那段密集又深刻的歷程。「我參加過五次阿斯本音樂節(Aspen Music Festival),那是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性且珍貴的經歷。除了個別課與室內樂,音樂營也帶我們深入參與管弦樂團。我們觀察師長們的演奏風格,學習如何在不同指揮的帶領下合奏。」詹曉昀繼續補充:「當時我是一位四處比賽,以獨奏為目標的小提琴學生。我心中有種錯誤的印象,覺得樂團演奏只是某種需要經歷、應付過去的過程。但在音樂節中,我觀察到美國一流交響樂團的首席們在音樂詮釋上的熱情與專注,這對我帶來非常深的影響。看到頂尖演奏家這樣投入,真的令人非常感動。」
▲音樂家導師與學員並肩共同演出是TMAF的優良傳統(圖|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提供)
長年同行的音樂知己:Luisi 來台共築樂章
在詹曉昀心中,音樂節重要的除了舞台上的音樂外,人與人之間的啟發與交流也是重點。為此,他特別邀請到了他人生旅途中重要的同行者——法比奧.路易西(Fabio Luisi)擔任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指揮。路易西現為達拉斯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同時也是丹麥國家交響樂團及NHK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過往,路易西曾長年在大都會歌劇院和詹曉昀合作,兩人也曾在世界知名的日本札幌太平洋音樂節(Pacific Music Festival)共事過,因此在各方各面都有非常好的默契。此次特別力邀路易西前來參與TMAF,正是因為詹曉昀在音樂專業及待人處事上都相當敬重他,詹曉昀說:「音樂圈裡有一句話說『一個人怎麼演奏音樂,往往反映他的個性。』我覺得這句話用在指揮身上也完全適用。當你遇見並與路易西共事,你會立刻感受到他是優雅的紳士。而他的指揮風格也同樣優雅。肢體語言、音樂處理⋯⋯都展現出不失張力的細緻與美感。與他合作真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體驗。」
▲指揮大師法比奧・路易西(圖|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提供)
兼顧經典與實戰:從選曲看音樂節的教育哲學
音樂節管弦樂團的曲目策劃,需綜合考量觀眾聆賞的樂趣,以及培養音樂家技巧與音樂性的訓練目標。此次,管弦樂團會在路易西的帶領下,演奏華格納(R. Wagner)的《黎恩濟》序曲、理查・史特勞斯(R. Strauss)的交響詩《狄爾的惡作劇》及柴科夫斯基(P. I. Tchaikovsky)的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毫無疑問,這套曲目極具挑戰性,但我們別忘了,參加這個音樂節的是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年輕音樂家,他們完全有能力勝任!」詹曉昀說:「理查・史特勞斯和柴科夫斯基的這兩首作品,是很多音樂節、職業樂團考試時會出現的重要曲目,因此學習這兩首作品非常實用。而我們頂尖的師資,對這些作品早就駕輕就熟,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了,因此能從他們身上學習這些曲目絕對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相較於這兩首作品,詹曉昀認為華格納的《黎恩濟》序曲無論是在交響樂團還是歌劇舞台,都不是經常演出的作品。但也正因為較為罕見,因此學生也能在TMAF同時藉由此曲探索不熟悉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