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從「不迎合」中走出自己的風格,以行動向酷派致敬——專訪爵士鐵琴手魯千千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從「不迎合」中走出自己的風格,以行動向酷派致敬——專訪爵士鐵琴手魯千千

23
803
2025.08.01|採訪‧文/陳軒慧

在爵士音樂的發展歷程中,風格多元、流派並陳,各自枝繁葉茂,激盪出美國音樂文化中自由奔放的一方風景。其中酷爵士(Cool Jazz)自咆勃爵士(Bebop)發展而來,不過度強調炫技與張力,而是更節制內斂,即興中仍保有理性和距離感。

即將於8月29日登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音樂會,將以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經典專輯《酷的誕生》(Birth of the Cool)為題,致敬酷派爵士的黃金年代。由小號手魏廣晧領軍,麥可.摩斯曼(Michael Mossman)擔任音樂總監與小號手,還有臺灣鼓王黃瑞豐、薩克斯風手安東尼歐.哈特(Antonio Hart)、楊曉恩、李承育、長號手尼克.哈維爾(Nick Javier)、吉他手山田豪、鋼琴家許郁瑛、低音提琴手山田洋平⋯⋯等諸多爵士迷熟面孔。本次特別邀請獲葛萊美「十大爵士新秀」殊榮的旅美鐵琴手魯千千,暢談酷派爵士的獨特魅力。同時透過她遠赴美國學習的歷程,一窺這場音樂盛會背後的國際視野與創作能量。



魯千千六歲起學習古典鋼琴,十歲開始學習打擊樂,並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大學一年級時便加入朱宗慶打擊樂團,深入參與古典打擊的專業訓練與演出,長期行走於嚴謹的古典音樂領域。大四時開始接觸爵士樂,偶然一次聽爵士樂的經歷,讓她慢慢感受到音樂更多的可能性。心懷對自由的嚮往,她毅然前往費城藝術學院深造,從頭開始學習爵士。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搭車前往學校練琴,直到太陽下山才回家,用幾乎是土法煉鋼的態度,全情投入學習。

「如果要我給想去美國學爵士的人一個建議,我會建議他們不一定要讀名校,而是要找一個在城市裡面,有爵士酒吧的地方。」魯千千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表示:「我至今很感謝我費城的老師Tony Miceli,不僅收我當學生,還為我提供在Jazz Bar演出的時段。這個幫助對我來說很重要,我常覺得在學校的學習是次要,每個月的演出才是重點。」

一個表演時段有四小時,需要的曲目大約有二十首。從一開始只會一首曲子,到可以背譜演出二十首曲目,再累積到下一套、更多套曲目。「演出的感覺是慢慢累積的,最重要的是可以實戰,這樣你在琴房裡練出的一手好琴藝和爵士的語彙,才算是真的學到了。」

與美國爵士圈的第一線接觸,也讓魯千千親身體會到爵士音樂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背景。「音樂對我來說是一條河,一條很長很大的河 ,沿途匯集了無數小溪,也分出支流流向四方。」

爵士音樂源自蓄奴時代,從棉花田的黑奴歌唱脫胎而來,本身就是對自由的呼喚、對壓迫的反抗。當爵士樂壯大為華麗的舞曲和上流社會的縱情享樂,便出現極度複雜難懂、速度快的咆勃爵士(Bebop)加以反叛。「Bebop 的出現,是對當時主流的反叛;那時候流行的是華麗的百老匯音樂,還有大家穿著正式服裝去聽的大型 Big Band 樂團。相比之下,Bebop 發生在小而混亂的酒吧裡,氣氛自由、不拘形式,觀眾也不用盛裝打扮,而是去聽音樂家們精湛的即興詮釋與創造力。當 Bebop 發展到極致、變得愈來愈快、愈來愈複雜時,Cool Jazz 又作為一種延伸與反思出現,帶來了不同的語彙和美學。」

「第一次聽到《酷的誕生》這張專輯時,我馬上感受到它雖然還保有不少 Bebop 的語彙,但整體速度明顯放慢了許多。和 Bebop 時期那種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炫技式的 solo 不同,Cool Jazz 更注重旋律的線條感,還有很多對位、有趣的和聲線條交織在其中,整體氛圍更冷靜、內斂,也讓我聽見了另一種音樂的可能。」

cool jazz

魯千千進一步提及邁爾士・戴維斯對爵士樂的核心影響:「他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很會用人,知道該把什麼人擺在什麼位置。」在爵士樂裡,很多時候舞台演出講求的不是所謂「編制」,而是看重一位樂手的氛圍、風格,某些難以言表的內在氣質。身為出身富裕的黑人樂手,邁爾士.戴維斯擅長的正是如實驗般,將元素般迥異的樂手相互搭配,調配出心中理想的音樂。戴維斯所組織的團隊橫跨不同背景的音樂家,在一點一滴的嘗試與碰撞中,逐漸孕育出一種更冷靜、前衛、漸進的爵士樂型態。

「我覺得致敬音樂會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當我們要慶祝這個人或這個時期的音樂的時候,你必須去了解為什麼這時候的音樂會是這個樣子?音樂只是表象,你可以看到很多後面的東西,例如為什麼酷爵士會在這個時期出現?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Style?在它之前是什麼音樂在流行?然後我們再開始重新詮釋那個年代的精神。」

站在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上,魯千千也分享爵士樂演出的精髓與魅力:「演出的時候,我們得一直保持很專注的聆聽狀態。當有樂手丟出一個聲音,我們就接住它、做出回應;如果有人越來越興奮、越彈越密集,伴奏的人也會順勢跟上,把整體能量推得更高。這些都是現場、當下即興發生的互動和判斷。我覺得,爵士樂最重要的精神就是:聆聽。」

cool jazz
▲2023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彩排(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高敏智)

從正統古典訓練出身、從零開始學習爵士,一路走到葛萊美「十大爵士新秀」,這段旅程也如同爵士音樂的歷史,充滿了反叛與反思的精神。

「在美國演出的時候,不要說沒有亞洲人,很多時候全團就只有我一個女生。」魯千千特別分享:「身為一個臺灣人做爵士,有時會聽到別人說我某時期的語彙不夠豐富,和弦不夠複雜、不夠有挑戰性,甚至覺得我「不夠黑」,或者不管怎樣就是「不夠」。可是對我來說,做爵士讓我更有意識地去感受 time(時間的律動),並且不斷地審視自己的觀念與心態。它提醒我,不必迎合主流社會的想法,而是要誠實地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我很感謝自己沒有因為在美國的爵士產業裡面過得艱困而放棄,在重新找到音樂與自己的關係之後,我覺得只要有一臺琴,我就可以過一輩子。我已經可以清楚地解釋,為什麼我是一個臺灣人,但我在做黑人的音樂。」

每一年的夏日爵士音樂節,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總是帶來不同面貌的爵士音樂。在自由奔放的舞台上,每一場演出都是聲音的思辨,在控制與自由之間保有人類的集體記憶,又明確呈現每個個體的不同語彙。這場音樂會暨是對經典專輯的致敬,勾勒爵士樂中「冷靜的熱情」,更是當代爵士音樂家如何回應傳統、重構風格的集體實驗。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酷爵士》將於8月29日晚間,在國家音樂廳登場。而那條由奴隸悲歌開啟、經咆勃奔騰、在酷爵士中蜿蜒沉靜的河流,將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再次潺潺流淌。


▲主圖 獲葛萊美「十大爵士新秀」殊榮的旅美爵士鐵琴手魯千千(圖|國家兩廳院提供/攝影:郭政彰)


節目資訊與購票

金寶電子藝韻饗宴 兩廳院夏日爵士節慶樂團《酷爵士》

0829節慶樂團_1000x380_

最新新聞

演出2(主圖)_

【MUSICO特別報導】文化平權進行式,讓古典樂扎根——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校園音樂工程」

0
42
2025.08.02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享譽國際樂壇的知名指揮家杜達美(Gustavo Adolfo Dudamel)曾...詳全文
270617 Wayne Marshall (Charlie Best) (主圖)

【MUSICO特別報導】2025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指尖上的千軍萬馬——專訪管風琴家韋恩.馬歇爾

15
1,045
2025.07.31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當韋恩・馬歇爾(Wayne MARSHALL)坐在管風琴前,數千支音管在他指尖下...詳全文
Web

【MUSICO特別報導】跨界交鋒,創新蛻變——天狼星口琴樂團、李齊與台灣絃樂團

18
2,142
2025.07.29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對所有長青藝文團體而言,如何在創新與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始終是一項關鍵課題。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