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縱橫歐洲,指揮新秀首度返國與TSO攜手獻藝——專訪臺灣指揮家林沂蓁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縱橫歐洲,指揮新秀首度返國與TSO攜手獻藝——專訪臺灣指揮家林沂蓁

18
3,205
2023.11.23|採訪‧文/陳佩珊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23 TSO名家系列」將於12月1日在臺北市中山堂上演兩首經典傳世之作——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的《最後四首歌》以及柴科夫斯基(P. I. Tchaikovsky, 1840-1893)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邀請到曾任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Deutsche Oper Berlin)駐院指揮家林沂蓁,與英德混血女高音韋格娜(Sarah Wegener)攜手合作,為觀眾在年末季節呈獻特別的音樂饗宴。

近年活躍於歐洲樂壇的臺灣新一代指揮家林沂蓁,出身自音樂世家,幼時便隨家人移居維也納,專攻鋼琴和小提琴,18歲時她開始學習指揮,曾受祖賓.梅塔(Zubin Mehta)、柴達(Alberto Zedda)、海汀克(Bernard Haitink)與大衛.辛曼(David Zinman)等指揮大師的指導,2008年畢業於維也納音樂大學,擁有小提琴與指揮雙碩士學位。2009年她在維也納音樂協會金色大廳首次以指揮身份亮相,指揮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之後陸續接受各界邀演,曾與許多樂團合作,也是多個音樂節的常客。近年較重要的經歷,包括2020年起曾擔任德國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駐團指揮,2022年起連續兩年受邀擔任奧地利布雷根茨音樂節樂團指揮,演出高達26場次的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以及2023年6月受邀客席德國斯圖加特歌劇院,演出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等。

本場音樂會是林沂蓁首次以樂團指揮身分返國獻藝,她說:「經過這麼多年,終於迎來了我在家鄉的首演時刻,能與TSO及韋格娜女士合作,我感到既興奮又期待。」提及本場音樂會中的曲目安排,她表示:「對於一位指揮家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夢幻的曲目組合,因為這兩部作品可說是音樂史上最偉大的傑作之一,它們代表了柴科夫斯基和理查.史特勞斯生命的最後階段,從中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們面對死亡以及與告別人世的情感表達。」

《最後四首歌》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在1948年所創作的一組歌曲,是他生命中的最後一部作品,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高齡84歲的他目睹戰爭帶來的破壞,以及感受到死亡的迫近,根據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及艾森朵夫(Joseph von Eichendorff, 1788-1857)的詩詞而譜寫了這四首縈繞著絕望與死亡的歌曲。作曲家運用了豐富的管弦樂編制襯托著深刻至極的人聲詠唱,字句間傳達出空虛與對生命的感懷。本次擔任演唱的女高音韋格娜,擁有溫暖、豐富多彩的音色表現,曾於2011年獲得德國權威歌劇雜誌《Opernwelt》評選為年度最佳歌手,尤其對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演唱詮釋備受肯定。此外,從指揮的角度,林沂蓁分析:「指揮這組作品,其中一個關鍵點是平衡聲樂與管弦樂團。這部作品的樂器配置豐富,編曲精緻,有時人聲的音域較低,因此我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樂團呈現出一種透明的質感,很多時候我會以室內樂演奏的方式來讓人聲充分展現,而不需要被迫唱出厚重不自然的音色。」


▲女高音韋格娜(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本場音樂會的下半場,安排演出柴科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作曲家在首演九天後的1893年11月6日驟然離世,雖然留下許多謎團,但整部作品戲劇十足的張力,透露著恐懼與絕望,讓人感受到音樂無比的感染力,彷彿是作曲家為自己譜寫的安魂曲。針對此首作品的詮釋,林沂蓁說:「在柴科夫斯基的交響曲中,其中一個目標是透過四個樂章形成一個弧線,創造出戲劇結構的時間軸。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尤其是在交響樂曲方面,通常以情感豐富的方式被理解和演奏。人們有時會忽略他創作的另一個重要部分——芭蕾音樂,展現出非常精緻和優雅的品味,以及親密的氛圍。這是我希望融入交響樂的部分。」柴科夫斯基曾說:「我把靈魂的一切都注入在這首交響曲中,它將是我的最高傑作。」他突破了傳統的形式,依序將幼年、青少年時代、成年後與生活奮鬥成就,一直到人生深淵作為四個樂章的排列,讓樂曲最終結束在沈重哀淒的慢板,如同人生落幕那一刻的絕響。

林沂蓁來自充滿音樂的家庭,家人不是從事音樂創作,就是音樂教育,在這樣環境成長的她,對於步上音樂之路是自然而然的事。她說:「我的父母是在維也納求學相識的,他們留在歐洲生活的決定改變了我的一生,不僅是在音樂方面,同時我欽佩他們為了讓我們這些孩子跟音樂有更深的連結而勇敢地做出犧牲。」林沂蓁回憶其求學之路是幸運的,遇到優秀的老師,也受到全面的教育,甚至在學業結束後有機會與出色的藝術家一起工作。她曾經在高中時期有想過,若音樂之路不順的話,計畫轉學習心理學和哲學,她說:「你可以看到維也納對我的影響之深!然而身為一位指揮,我認為我對心理學和哲學的興趣已經得到滿足,因為我幾乎每天都在與人(音樂家)以及他們的哲學思想(作曲家)一起工作。」

然而從小學習鋼琴、小提琴,她為何最終決定步上指揮之路?林沂蓁說:「這件事很自然地發生,大約在我11歲時,有一次一位指揮看到我跟妹妹的演出後,鼓勵我可以嘗試指揮看看。因為當時的我,經常把譜搞丟,媽媽就會生氣,於是她要我背譜演奏,那次我就是背譜用鋼琴演奏小提琴協奏曲的樂團部份。」當時這個指揮的種子已經默默在她心中種下,到了18歲時,林沂蓁意識到在音樂上表達自我似乎需要更多不同的方式,而管弦樂團中各種聲音的色彩與可能性正好可以實現這一切,因此她開始學習指揮。她說:「指揮者與他/她的樂器,也就是樂團,並無直接的聯繫,有時很難解釋樂團的聲音會隨著指揮的變換而瞬間改變的現象。但透過雙手和想法來形塑音樂的聲音和結構是一種令人振奮的體驗,它讓『做音樂』變得非常有意思,這也是為什麼我這麼熱愛我的職業。」

指揮工作日益繁忙的林沂蓁,經常穿梭在各個樂團之間,演繹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品,如何與樂團一起有效率地工作,她表示:「我處理一個作品的方式,是嘗試找到作曲家的最初意圖,無論是在邏輯或是情感上。對我來說,我的職責是將這些見解帶給樂團,並透過作曲家的音樂語言將它們連接起來,因為我是站在總譜前面,唯一的任務就是將樂手們整合成為一個集合體。樂手們透過演奏將他們的想法直接帶入,而我必須在他們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這就好比是一個不斷在變化的互動星座,對我來說,既是集合體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外部的聽眾。」林沂蓁自己也曾在歐洲一流交響樂團和歌劇樂團擔任樂手,從中除了學習到各種音樂面向的技能,同時也獲得與人互動溝通的難得經驗,這都造就了她後來成為一位具有說服力指揮家的滋養。謙虛的她也透露:「每次與樂團合作,所面臨的各種挑戰以及樂手帶來的見解,都讓我在個人層面上學習和成長不少。」



闊別家鄉已久,林沂蓁即將以指揮家之姿與TSO首度在臺登場,她說:「能有機會將這些傑作呈現給臺灣觀眾,我覺得很幸運。就我所知臺灣觀眾是博學、充滿熱情、熱愛音樂的,這已經多次被我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朋友證實。能夠出生在這樣一個對音樂充滿熱情的國家,我感到無比的驕傲。」我們引頸期盼這位在國際上逐漸受到矚目的臺灣指揮家,透過音樂分享她多年積累的能量與經驗,為音樂界注入嶄新的生命力。


▲主圖 近年活躍於歐洲樂壇的臺灣新一代指揮家林沂蓁(圖|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2023 TSO名家系列】林沂蓁、韋格娜與TSO

TSO_1201林沂蓁韋格娜_MUSICO1000x380_

最新新聞

荒山亮驚喜現身,與黃韻玲、TECO副處長合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提供)_

北流「流行音樂展」美國盛大開幕 黃韻玲攜馬世芳、陳德政赴美交流 分享百年臺灣音樂史

2
63
2024.04.26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下稱北流)首檔海外展《唱 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 - 西...詳全文
TSO團照(側拍)_

【MUSICO焦點專文】踽踽而行,自成一方天地——TSO「布魯克納200」

9
794
2024.04.24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維也納,音樂圈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莫過於音樂評論家漢斯力克(E....詳全文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班學生林品宏近日勇奪義大利阿瑪迪斯國際鋼琴大賽(4th Amadeus Piano Competition)一銀一銅佳績,圖為比賽實況。900x600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生林品宏 勇奪阿瑪迪斯國際鋼琴大賽一銀一銅 臺灣本土培育的鋼琴才子 獲獎唯一亞洲人

1
94
2024.04.24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學生林品宏,近日赴義大利阿瑪迪斯國際鋼琴大賽(4th...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