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歌詠臺灣,聲聲不息——臺灣音樂館:「曲盟」五十週年系列活動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歌詠臺灣,聲聲不息——臺灣音樂館:「曲盟」五十週年系列活動

17
2,870
2023.10.18|採訪‧文/李育潔

「其實,成立本國作曲家團體與亞洲作曲家團體都是出於一個目的——為民族音樂與現代音樂獲得親切連結與順利推動,並且運用音樂文化的交流,大家來發揚光大亞洲音樂悠久的傳統。」——許常惠《亞洲作曲家聯盟與我》,1976年

由於大量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相較於東方音樂,許多亞洲作曲家似乎與西方音樂關係更為密切。

有感於此,臺灣作曲家許常惠(1929-2001)認為亞洲作曲家需要一個彼此溝通、交流音樂理念的平台和機制。因而在1971年邀請日本、南韓及香港的作曲家們一同討論在亞洲成立作曲家聯盟的願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亞洲作曲家聯盟(Asian Composers League,下簡稱曲盟)終於在1973年正式成立。除了每年固定舉辦音樂會讓會員發表作品,曲盟更定期舉辦國際性的音樂節、論壇,讓亞洲各國的作曲家得以彼此交流。如今包含臺灣,曲盟的會員已來到十三個國家及地區,在亞洲現代音樂的發展與推廣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今年,適逢曲盟成立五十週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除了策劃「曲盟-臺灣50週年紀念文物展」,展出曲盟歷年音樂會海報、樂譜、黑膠唱片、作曲家作品手稿等,更與曲盟共同策劃「臺灣音樂憶像×曲盟五十」《傳說中的當代經典》及《當代合唱作品選粹》兩場曲目豐富、別出心裁的音樂會。企盼透過這兩場音樂會,讓大眾領略臺灣音樂創作的傳承與開創。


▲「曲盟-臺灣50週年紀念文物展」展出曲盟收藏珍貴樂譜及黑膠唱片(圖|臺灣音樂館 提供)

在10月28日星期六晚間,於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舉行的《傳說中的當代經典》音樂會中,曲盟精心策劃了多首,在臺灣音樂界如同鳳毛麟角般的當代室內樂作品。聊到這場音樂會,曲盟臺灣總會的現任理事長連憲升表示:「這場音樂會將演出許多傳說中的曲目,像温隆信的《現象II》,這是臺灣第一個在國際得到大獎的當代作品〔註1〕,然而卻幾乎沒在臺灣被演奏過。另外,潘皇龍的《五行生剋八重奏》雖然在歐洲幾個主要的音樂節有演出過,但我自己也只聽過一次,這次能聽到真的非常難得。」


▲曲盟臺灣總會的現任理事長連憲升(圖|亞洲作曲家聯盟 提供)

除了前述兩個作品,這場音樂會還將演出另外兩首百聞不如一見的作品:許博允(1944-2023)的《中國戲曲的冥想》及賴德和的《辛未深秋》。在《中國戲曲的冥想》中,許博允將中國戲曲「生、旦、淨、末、丑」的角色扮演特性、唱腔中的滑音及即興節奏融入作品中,帶出獨特的東方思想。賴德和的《辛未深秋》創作於1991年,當時作曲家本人正隱居於新竹。在此之前他的創作手法比較保守,以傳統調性為根基。或許是因為隱居期間大量閱讀文學,並受《易經》及書法影響,賴德和再次提筆創作,完成了《辛未深秋》這首不同於以往的現代化作品。隨著曲盟走入二十一世紀,女性作曲家也逐漸崛起。在過去,臺灣曲盟曾出現兩位女性理事長:潘世姬及呂文慈。這次在《傳說中的當代經典》中,曲盟也特別安排了潘世姬的《雲飛高》及呂文慈的《日月》,其中,呂文慈的《日月》更將由首演的長笛家——臺北市立大學音樂系的江淑君教授,再次重現,相當令人期待。


▲「曲盟-臺灣50週年紀念文物展」展出四件原始手稿(圖|臺灣音樂館 提供)

室內樂之外,曲盟也在11月19日星期日晚間於國家兩廳院演奏廳,策劃了一場平易近人的《當代合唱作品選粹》音樂會。聊到臺灣的合唱音樂,連憲升說:「臺灣早期合唱作品的代表作曲家為呂泉生及陳泗治。當然,他們的創作都有各自獨特的地方,但基本上是以傳統古典、早期浪漫的風格為主。一直到許常惠自法國學成歸國,臺灣的合唱作品才開始有二十世紀當代的風格出現。」臺灣族群多元,即便是蕞爾小島,卻擁有各種語言: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不同民族的文化素材孕育出豐富的合唱音樂。在這場音樂會中,觀眾不但可以聽到各種在臺灣熟悉的傳統音樂和語言,也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彼此碰撞出的火花,像是曾興魁以現代技法重新詮釋的臺灣民謠《一隻鳥仔》;蘇凡凌將徐志摩的詩詞配上客家山歌、曲調創作而成的《去罷》及《颯颯東風細雨來》;錢善華結合原住民素材及西方宗教精神的《Hallelujah》及《聖母頌》等。

在訪談中,連憲升老師也特別強調,觀眾可以從這兩場音樂會,感受到臺灣作曲家在創作這條道路上的『往、返』。為了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認識、接近國際現代音樂的潮流,多數的臺灣作曲家都會前往歐美學習。然而,如何創作出與西方產生區隔的作品,一直是東方音樂家的首要課題。連憲升說:「幾乎每個歐洲重要的作曲老師都會鼓勵亞洲學生,把自己故鄉的傳統音樂素材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好比說日本的細川俊夫(Toshio Hosokawa),他也是因為在德國留學時受到作曲教授的提醒,歸國後才開始展開對日本傳統音樂的的研究。」亞洲音樂相較於西方音樂,更具空間感與如同水墨畫、書法般的線條美感。如何將從西方學習到的技巧消化、運用到作品中,並融入東方獨特的內涵,這樣的精神,是觀眾在欣賞亞洲當代音樂作品時一定可以感受到的。

為紀念曲盟創立五十週年,同時緬懷與感念成立與發展過程中為協會貢獻心力的作曲家,曲盟今年也特別出版了《傳承與開創,從台灣到亞太:亞洲作曲家聯盟口述史訪談集》。曲盟自2021年起便開始致力於本書的寫作,陸續訪問了許博允、温隆信、賴德和、潘皇龍、錢善華、潘世姬和呂文慈,這七位過去曾擔任曲盟臺灣總會理事長或秘書長的作曲家。提及這本書的內容,連憲升說:「除了他們各自作曲的歷程、負責曲盟會務的心得以外,我們也請他們回憶過去與已故作曲家許常惠、馬水龍(1939-2015)學習、共事時的回憶。透過這本訪談,讀者可以理解他們的創作及曲盟的歷史,更可從中認識臺灣現代音樂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面向。」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要如何展現屬於亞洲的世界觀?作曲家們向外探尋,最終在靈魂深處的記憶中,從故鄉、在地獨特的藝術文化中找到答案。在10月28日及11月19日,誠摯推薦大家走進音樂廳,聆聽屬於福爾摩沙的聲音。另外,想更進一步了解臺灣現代音樂的歷史,樂迷朋友除了可以在音樂會現場購買口述史訪談集,也可於11月24日前,前往臺灣音樂館(臺灣戲曲中心)二樓圖書資料館展區欣賞「曲盟——臺灣50週年紀念文物展」。

〔註1〕1975年荷蘭高德阿姆斯國際作曲比賽(Gaudeamus International Composers Award)第二獎


▲主圖 溫隆信《現象II》樂譜手稿(圖|臺灣音樂館 提供)

系列活動

10/28 《傳說中的當代經典》「臺灣音樂憶像×曲盟五十」系列樂展IV

11/19 《當代合唱作品選粹》「臺灣音樂憶像×曲盟五十」系列樂展VI

左側、內頁_曲盟二合一1000x380

最新新聞

荒山亮驚喜現身,與黃韻玲、TECO副處長合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提供)_

北流「流行音樂展」美國盛大開幕 黃韻玲攜馬世芳、陳德政赴美交流 分享百年臺灣音樂史

2
80
2024.04.26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下稱北流)首檔海外展《唱 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 - 西...詳全文
TSO團照(側拍)_

【MUSICO焦點專文】踽踽而行,自成一方天地——TSO「布魯克納200」

12
1,106
2024.04.24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在十九世紀下半葉的維也納,音樂圈最具影響力的人物,莫過於音樂評論家漢斯力克(E....詳全文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班學生林品宏近日勇奪義大利阿瑪迪斯國際鋼琴大賽(4th Amadeus Piano Competition)一銀一銅佳績,圖為比賽實況。900x600

臺師大音樂系碩士生林品宏 勇奪阿瑪迪斯國際鋼琴大賽一銀一銅 臺灣本土培育的鋼琴才子 獲獎唯一亞洲人

1
105
2024.04.24 / 音樂新聞 / 樂壇動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班學生林品宏,近日赴義大利阿瑪迪斯國際鋼琴大賽(4th...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