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特別報導】行雲自在,流水無盡——《行雲流水》蘇文慶與桃園市國樂團 - MUSICO

【MUSICO特別報導】行雲自在,流水無盡——《行雲流水》蘇文慶與桃園市國樂團

9
65
2025.11.11|採訪‧文/陳軒慧

在臺灣國樂創作版圖上,蘇文慶的名字幾乎成為一種風格的象徵。從二胡協奏曲《燕子》、柳琴協奏曲《雨後庭院》、音樂劇《牛郎織女》、國樂合奏《台灣追想曲》、《風獅爺傳奇》等,有許多更成為音樂比賽指定曲,流傳甚廣。桃園市國樂團即將於11月23日下午兩點半在國家音樂廳舉辦的音樂會《行雲流水》中,以九年耕耘的成熟聲響,攜手五位協奏者:張維紜(二胡)、李孟學(揚琴)、陳家琪(柳琴)、謝從馨(打擊)、何尹捷(高音笙),共同演出蘇文慶的作品,構築一場音樂的長卷。讓觀眾得以親近蘇文慶筆下「聲音的流動」:跳脫國樂固定的民族意象,探究關於呼吸、節奏與情感自由的現代書寫。

音樂會名稱《行雲流水》取自蘇文慶與桃園市國樂團於2022年合作錄製的同名專輯。該專輯於2024年入圍第35屆傳藝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以及「最佳作曲獎」兩項大獎,其樂曲之豐美動人深受樂界肯定。回憶起錄製專輯的過程,桃市國團長林子鈺說:「我們的專輯,通常會邀請作曲家親自指揮,而蘇文慶老師特別希望整首曲子能一氣呵成錄完,因為整體情緒與速度的累積非常重要。」這種方式雖然耗時,但團長認為成果特別動人。「每一次錄下來都不太一樣,那種現場的能量,是分段錄音無法取代的。」對於蘇文慶的創作風格,她則盛讚「他很會寫旋律,那是腦中自然流出的音樂語言,不是為編排刻意而為,每一首曲子都非常流暢優美。這次音樂會的曲目編排,就像是走入時光隧道,從《台灣追想曲》開始,一路走向最後的《桃花源》。」


▲桃園市國樂團林子鈺團長(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為了本次演出,蘇文慶特別將《新鼓樂三章》重新編曲,並邀請臺北市立國樂團擊樂首席謝從馨擔任打擊協奏。蘇文慶直言自己其實不喜歡重編樂曲:「但我非常喜愛這首樂曲,想要有更多發揮,因此特地重新編寫。」

打擊樂家謝從馨則分享:「我在1992年臺北市立國樂團舉辦的『第五屆民族器樂協奏大賽』得到打擊組第一名,當時的指定曲就是蘇文慶老師的《節日鑼鼓》。這次能夠演出《新鼓樂三章》,真的很榮幸。蘇老師的創作風格鮮明,對每個樂器的音色特質理解很深。《新鼓樂三章》運用了大堂鼓,排鼓,手鼓,雲鑼,還加入西洋打擊樂器高音木琴,每樣樂器都精準表達出其特色與演奏技巧。鼓在其中不只支撐節奏,還能讓觀眾直接感受到音樂的精神和內在情感。我希望大家聽的時候,不只是感受節奏,而是能感受到音樂背後的精神——那種融合張力、活力和情感的力量。」


▲打擊樂家謝從馨(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如果《新鼓樂三章》是力量的爆發,高音笙協奏曲《笑傲江湖》則勾勒出蘇文慶筆下如風瀟洒的一面。在笙演奏家何尹捷眼中,高音笙的音色清亮通透,在音量上也有一定穿透力,適合用來詮釋俠氣、灑脫的感覺。 且笙可以吹奏雙旋律以及和聲,在表現江湖世界那種廣闊又多層次的情感時,特別有魅力。她表示:「詮釋這首樂曲時,我特別注意節奏上的推進感,還有一些裝飾音的細節,讓整個情緒更有戲劇張力。特別是在比較激昂、奔放的段落,我會加強音色的爆發力,讓觀眾可以感受到那種熱血沸騰、劍氣縱橫的氣勢。」


▲笙演奏家何尹捷(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專輯中另一首樂曲《水山覓境》 原為揚琴獨奏,蘇文慶特別為本次演出編寫成協奏曲,由香港中樂團揚琴首席李孟學首演,這是雙方繼2018年後第二次合作。獨奏曲轉化為協奏曲的過程體現在與樂團的合作上,李孟學在練習時仔細參照總譜,在音色上加入變化,用以配合樂團的聲響。她形容這首曲子:「就像身在林間,感受大自然不同時間的變化。後面比較壯麗的部分讓人聯想到阿里山的巨木森林,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讚嘆大自然經歷千年,永垂不朽的生命力。」


▲揚琴演奏家李孟學(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柳琴協奏曲《恣意放歌》是速度與靈動的展現。柳琴演奏家陳家琪以細膩的音色層次,詮釋這首充滿現代感與戲劇性的作品。她分析道:「柳琴與琵琶同為彈撥樂器,但柳琴音色明亮清澈、穿透力強,更適合展現俏麗、奔放的性格。」相較於琵琶的厚實內斂,柳琴更擅長勾勒出輕盈、明快的線條。蘇文慶在此曲中大量運用和弦掃弦與複拍節奏,使旋律宛如走馬燈般旋轉不歇。陳家琪特別喜歡樂曲的慢板段落——輪音與雙弦輪音交織出的旋律,溫暖而動人;而在快板中,柳琴的速度感與爆發力被推向極致,展現出「恣意飛揚」的精神。


▲柳琴演奏家陳家琪(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與本場音樂會同名的二胡協奏曲《行雲流水》將由二胡演奏家張維紜擔綱演出,這將是她第四次詮釋此曲。她特別分享:「我對這首樂曲的感受不斷疊加、日益豐厚。尤其這六年間,我的人生迎來了重大轉折——我成為了一位母親。隨著身份轉變,我對生命的體悟不同以往,這份內在的蜕變,也讓《行雲流水》的音樂線條在我心中持續進化生長⋯⋯蘇文慶老師認為,二胡是極為動人的樂器,以『行雲流水』為名,正是將人生過半百的心境,化為對生命的深情頌讚。 於我而言,演奏此曲如同一場「運氣」的修行,『行雲』是綿延不絕的悠長氣息;而『流水』則代表靈動閃爍、光澤流淌的瞬間。整首樂曲便是在這兩種意象之間自如地轉換、深層交融。」


▲二胡演奏家張維紜(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經歷數十年創作生涯,蘇文慶對現代國樂自有一套看法:「音樂隨時代改變,但也必須對觀眾負責。被大眾認可的音樂,就是現今國樂應有的方向。但我堅持國樂器的美必須要發揮,國樂的特性必須要被看到聽到,因此配器法特別重要⋯⋯我對創作一直都保持著熱情,作品有沒有入圍或是得獎,其實對我來說是一樣的,凡走過必有痕跡,只要有留下愛樂者喜歡的作品,就是最好的肯定。」

總而言之,「行雲流水」不僅是音樂會名稱,也是蘇文慶創作精神的隱喻。創作者的筆、演奏者的心,讓每一段旋律都像時間的波紋,11月23日下午2點半,國家音樂廳將化作靜靜流動的音河,這是桃園市國樂團難得北上、獻給樂迷的一次盛會。當樂音在空氣中綻放,相信眾人都能在聽見那份來自創作者與演奏者共同的信念,如行雲自在,如流水無盡。


▲主圖 指揮蘇文慶(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行雲流水》蘇文慶與桃園市國樂團

1123行雲流水-1000X380_

最新新聞

Alexander Liebreich(主照片)_

【MUSICO特別報導】沒有包袱的傳統:TSO的新時代對話——里柏瑞契、蓋哈特與TSO

11
376
2025.11.10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歷經三年慎重遴選,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於今年春天宣布令人振奮的消息——德國...詳全文
藝術總監林佳瑩(主圖)_

【MUSICO特別報導】苗北的藝響世界——專訪苗北藝文中心藝術總監林佳瑩

17
2,246
2025.11.06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臺灣由於地形與族群多元,各地都有獨一無二的文化風景,值得深深探詢、細細品味。例如...詳全文
2025桃園國樂節瞿春泉與樂團_900x600

【MUSICO特別報導】樂音不止,如歌前行——「如歌行玖」桃園市國樂團九周年慶音樂會

18
2,183
2025.11.05 / 音樂新聞 / 特別報導
數字「九」象徵著圓滿與長久,也寓意無限的延續。當桃園市國樂團以音樂會《如歌行玖》...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