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5|採訪‧文/
陳軒慧
數字「九」象徵著圓滿與長久,也寓意無限的延續。當桃園市國樂團以音樂會《如歌行玖》之名回望來時路,成立九年以來種種光景,都被濃縮在這場演出中。九周年音樂會將由瞿春泉指揮,於11月16日下午兩點半於中壢藝術館音樂廳登場,在這特別的一日,桃園市國樂團有許多特別的心境,想要與一路支持的觀眾分享。
提起音樂會名稱「如歌行玖」,團長林子鈺表示:
「樂團成立之初,便規劃有中程、遠程目標,接近十年的現在,我認為我們已超越中程的規劃,成為桃園的文化大使,也有了一批團結的觀眾⋯⋯一個團的成立就像人生,九年的時光高低起伏,有悲傷有歡樂,也很像一首歌。但我們一定要把歡樂表現得多一點,讓生活能夠如歌般優美優雅。」

▲桃園市國團林子鈺團長(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九年歷程不只是時間的積累,更是音樂文化的紮根與延伸。本次音樂會將與「臺灣國樂青年音樂家繁星計畫」合作,邀請臺北市立國樂團笙演奏家孫衍詳、臺南市民族管弦樂團琵琶演奏家劉昀臻、中央音樂學院古箏博士黃偉傑共演,展現年輕國樂家的頭角崢嶸。也邀請旅居日本的青年二胡演奏家張鶴來台,帶來不同文化的國樂視野。其中由瞿春泉所作的《美人花-虞姬》第三樂章,更特別邀請臺灣京劇花旦演員許立縈舞劍演出,哀豔與颯爽俱現,創造近似於劇場的舞台畫面。
首席指揮瞿春泉此次領軍樂團,串起整場節目的音樂脈絡。從笙與樂團的《魔鬼與靈魂的秘密》,到古箏協奏曲《如是》、琵琶協奏曲《對雪》,再到他本人改編的《胡桃鉗組曲》與創作《美人花─虞姬》第三樂章。對於這些講求創新,又不忘傳統的選曲,瞿春泉表示:
「現在的確是不管個人或團體,都在做些跨界。我的想法是:我們必須站在表演的立場去思考,屬於民族的音樂應該是很自然的,跨界是從傳統中提取出更深、更廣的東西來,為國樂留下什麼東西,這一點必須牢牢記住。」

▲桃園市國樂團首席指揮瞿春泉(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如歌行玖》的開場曲目,便是一首由德國作曲恩爵.史奈德創作的非典型國樂曲:《魔鬼與靈魂的秘密》,由笙與國樂團共同演出。舉凡鬼門開、湘西「趕屍」傳說、死後的世界都被用作創作元素,以笙獨特的音色為主體,國樂團則代表了神秘的靈界,二者交織對話,描繪出傳統社會敬畏鬼神的心境。笙演奏家孫衍詳表示:
「在這首作品中,笙的角色並不只是傳統或現代的載體,而是處在兩種語言之間的一道能量流。傳統語法強調氣息的自然推送與音色的純淨共鳴;現代語彙則把笙推向更開放的聲響、結構與力度探索。我的思考不是如何分別它們,而是如何讓氣息成為連結這兩種系統的主軸──一種從呼吸延展出去的聲音邏輯,使傳統的根基與現代的張力能夠同時成立。」
「在作品概念上,『魔鬼與靈魂』對我而言是一種虛實互滲、邏輯界線不確定的聲響意象。這種虛實之間的張力透過笙的機制與演奏技術得以具體化──特別是對氣息與音孔細微控制的運用,以及在特定音孔上進行滑音,使其音質轉變,在清晰與朦朧、凝聚與鬆散之間變化,『魔鬼藏在細節裡』,就讓我們在音樂裡找尋那魔鬼與靈魂吧!」

▲笙演奏家孫衍詳(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緊接在後的琵琶協奏曲《對雪》取材自唐朝詩人高駢詩作,回歸國樂抒情傳統。擔綱獨奏的琵琶演奏家劉昀臻特別分享:
「《對雪》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作品,其中的曲意不僅在於描繪雪景,更在於以琵琶的表現力,讓觀眾身歷其境於詩人高駢的心境,經歷花開花謝,最後與僅存的孤獨並存。由於元素多變化、樂曲起伏張力大,在音色手法的使用上也有差別,要表現琵琶solo及快板的爆發力,還有著緊、鬆、凝結等運用身體的氣息與音樂相輔相成,除了基本的技巧,還需要讓故事有『延續下去』的感覺。」

▲琵琶演奏家劉昀臻(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與之呼應的是王丹紅創作的古箏協奏曲《如是》。作品取材自《金剛經》,以音樂探尋人心的寧靜與高潔,並在傳統語彙中融入現代意象,使古箏聲響更具哲理與時代感。箏演奏家黃偉傑特別分享:
「這段《金剛經》告訴我們應以不執著的心態看待世間一切會變化的人事物。唯有守住本心,才能讓內心確立真正平靜的價值觀。相信透過《如是》古箏協奏曲的演奏,能夠傳遞東方哲思的美學意涵。彈箏二十載,古箏早已成為我人生中不可取代的風景。自然音聲、音聲意韻、人情合一,一直是我在琴聲裡嚮往並追求的境界。期盼在桃園市國樂團與瞿春泉指揮的帶領下,能夠帶給親愛的樂友們全新體驗與感動。」

▲箏演奏家黃偉傑(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音樂會中最具驚喜的篇章之一,是瞿春泉改編的《胡桃鉗組曲》。這部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芭蕾音樂,經重新編制為國樂版本後,呈現出別具東方色彩的童話氛圍。瞿春泉表示:
「西方有很多經典的交響曲,當然不是所有音樂都能作同樣的移植,但有許多具有民族風格的西方音樂,就很適合這樣的改編,像《胡桃鉗》本就有許多描寫異國風情的場面,正好能夠讓國樂團的樂器發揮特色。不管是對國樂團的演奏也好,曲風的開拓也好,都能有新的突破。不是破壞別人的作品,也不是暴露自己的缺陷,而是謹守國樂的立場,借鑑各種藝術的可能性。」受改編的選段包括《進行曲》、《糖果仙子舞曲》、《阿拉伯舞曲》、《長笛舞曲》、《中國舞曲》和《俄羅斯舞曲》等,柴可夫斯基的西方旋律嫁接至東方配器色彩之上,既延續原作的童趣,更融入國樂的細膩靈光。
關於對於跨文化的音樂對話,旅居日本的二胡演奏家張鶴也深有感觸。他深入與我們分享本次演繹的心得:
「我在日本工作學習多年,除了發揮自己的特長,也借鑒了日本音樂裡比較細膩的東西。具體來說,在二胡的弓法上就會增加一些呼吸感,尤其是在慢板的時候。這次要演出的《三門峽暢想曲》是上世紀60年代的作品,當時普遍的信念是那種人定勝天的山河豪情,因此演奏家通常著重於演繹它光輝豪邁的一面。而我則嘗試同時表現出豪邁與歌唱性,就像這次音樂會的標題『如歌』二字。」

▲二胡演奏家張鶴(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當不同城市與背景的青年音樂家聚首舞台,國樂不再只是傳統,而是正持續生長、轉化的語言。
「我們想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或者新生的一代能夠掌握住傳統的曲調,不讓傳統的形式沒落或者出現斷層。也希望國樂可以生活化,讓現代的觀眾理解國樂可以有很多種面貌,可以和生活做很好的結合,不管是音樂的旋律或是音響方面,都能吸引人享受其中。」林子鈺團長如此表示,回想起九年來從草創到步上軌道的過程,她更高興地分享:
「最開心的就是桃市國一直保持著熱情,我們和不同音樂家、和樂曲本身,還有團員彼此之間都不斷互相激盪,在傳統和創新之間平衡,熱情不斷增長,完全沒有疲乏。我為桃市國感到非常驕傲。」
見證著這段成長的路,指揮瞿春泉也感性地說:
「和桃園市國樂團的合作,每一次都讓我非常印象深刻。早在還是九歌民族管絃樂團的時候,我就和他們一起演出,至今還是如此年輕有為、朝氣蓬勃。每一次從不盡人意排練至到位的過程,都非常愉悅而滿足。我也希望我們不能就此停留,而是繼續將國樂往上推進。」
迎向獨一無二的九周年,音樂會《如歌行玖》將於11月16日下午2點半在中壢藝術館音樂廳舉行。屆時展現在觀眾耳邊的將不只是熟悉的旋律,而是在不同文化之間自在呼吸,生動鮮活的音樂。「玖」既是十進位制裡循環的終點,也是新的開始。音樂會真正的文眼其實在「行」一字,象徵著樂團持續探索、跨越與前進的精神。只要音樂還在行走,桃市國的故事就仍待續,向更遼闊、更美麗的風景高歌而去。
▲主圖 2025桃園國樂節開幕音樂會,瞿春泉指揮桃園市國樂團演出(圖|桃園市國樂團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如歌行玖」桃園市國樂團九周年慶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