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力唱片行】天野唱片行 - MUSICO

【瓦力唱片行】天野唱片行

WL
瓦力
浪漫到無可救藥的囤物主義者,專愛邪門的事物,專寫邪門的故事。集滿壞品味與奇癖,分明是《早餐俱樂部》的魯蛇成員,偏生要透過一枚黑膠的嗶嗶啵啵,想像和全世界聯繫。 拒絕忘記事物,開了一個「可以記得事物如何消失的軌跡」的寓所。如同電影《瓦力》總在時光的廢墟永恆淘選回憶的餘燼,我把它叫做──瓦力唱片行。
12
2,036

【瓦力唱片行】天野唱片行

城東敦煌老街上據說有一家沒有標價的唱片行。

這家唱片行老闆叫「野」,唱片粗估至少三十萬片。沒有人知道他那些首版的唱片從那裡覓得。也沒有人知道這位全身充滿野味、不修邊幅的男人,那裡有那麼多錢負擔得起這些天價的唱片。

最重要的是,沒有人知道,這家唱片行在敦煌老街上的那個位置。它根本沒有招牌。事實上,也沒有真的要對外營業的意思。

這家唱片行,我們就姑且稱之為「天野唱片行」好了。叫野你知道原因了,叫「天」我還得解釋一下。

唱片沒有標價的天野唱片行,隱身在敦煌老街上「鹿角蕨咖啡館」的轉角。城東地小人稠,房租昂貴,許多文青獨立書店只能負擔得起地下室。對於常需放大音量的唱片行來說,位居在地下室其實反而是利多。沒人聽見你午夜的暗黑搖滾,也聞不到你那濃厚的、失眠的菸草味,也就不會報警抓人了吧。

偏偏天野唱片行不在地下室(如老街上許多網美小店一樣),也不在平房第一樓。它在如今早已倒閉塵封的「天天大旅社」頂樓。

關於天天大旅舍的鄉野奇談,曾是敦煌老街上的傳說。諸如它曾是政商名流包養小三小四的金屋。旅舍裡充滿秘道和暗室,只有最尊貴的賓客,才得以進入那些外人根本無從得知的核心套房。據說旅舍的建築就像俄羅斯娃娃一樣,層層套疊,故事中亦有故事,暗徑亦有暗徑。沒有人知道,同一天晚上,究竟容納了那些階級完全迥異的人們。

人們只知道。1999年的10月18號晚上,天天大旅社突然倒閉。前一晚的燈還亮著,隔天人去樓空,就像天天大旅舍從來就沒有存在一樣。

所有家具擺設不翼而飛。不可能發生的事,就這樣發生了。多事的人們只好猜測,天天大旅舍是被下了詛咒,才可能在一夕之間憑空消失,像是墜入時間的裂縫,旋被關起,陷落在沒有人找得到的黑洞之中。

因為一夕之間就人去樓空的故事形象太悚然了,雖然天天大旅舍整棟建築物本體仍然完好無缺,卻連好事之徒也不敢佔地為王。

而我就是在鹿角蕨咖啡館的窗戶旁,聽見那首音樂的。

我在鹿角蕨咖啡館晚上寫作已經超過三年,正在埋首我的第二本小說。這天晚上,客人異常的多,我來得較晚,沒了位置,店長小風知道我是熟客,靠著他們獨門自家烘焙的咖啡,才得以在夜裡還魂,寫下那些撫慰同樣憂傷不安靈魂的小說。他對我低聲說,後廊和室木門推進去還有一個座位,平常並不開放。如果我願意,那個位置今晚就是我的了。

我馬上就答應了,全沒料見這個隱匿的小房間有個絕佳的天景,看上去,就是天天大旅舍的荒涼樣貌。

我寫作有個習慣,不管咖啡館放不放音樂,我總是戴上耳機,自顧自地播放自己的心情歌單。

那個平時不開放的鹿角蕨小房間根本沒有插座。等我發現筆電電池剩不到一半,要找插座時已經太遲。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省電,一如把工作列上常駐卻不常用的程式全關掉,這當中也包含了正在播放的串流媒體。

耳機裡音樂停止的瞬間,我卻聽見了窗外飄來的一首鋼琴曲。

//

一開始我以為是咖啡館傳來的音樂,那琴聲如泣如訴,抬頭一看,卻發現斗室之內並無喇叭。

我往窗外看出去,卻毛骨悚然地發現,天天大旅社的頂樓忽明忽暗,像是有人在哪兒燃燒一整個不眠的夜。

寫作時非老搖滾和咖啡不可的我,聽見那完全不合時宜的古典鋼琴,心中竟然有種非常不可思議的感覺。

不知哪裡來的勇氣,循著聲線,推開了鹿角蕨咖啡館的後門,我踏上天天大旅社老舊的松木階梯。

那個當時我還不知道叫野的男人,就靜靜地坐在散落一地的唱片堆中間,時光的微塵,悄然飄落在他的肩上。對我的貿然闖入,他卻一點感覺也沒有。

這才發現,此刻黑膠傳來的鋼琴聲中,有股特別清晰的異音。像是鋼琴家哼給自己聽的旋律,也像廣播錯頻時,接收到不知哪裡來的電波雜訊。

「那是加拿大鋼琴家顧爾德,他的第二次巴哈郭德堡變奏曲錄音,時間是1981年。距他過世,約莫一年」。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敢相信對面這個陷入沉思的男人,其實早就發現了我的存在。

我更不敢相信的是,這份距今約莫40年的錄音,聽起來如此鮮活飽滿,彷若就從歷史巨大的廢墟中,踩著碎鏡,明晃晃地朝我走來,倒影之中,皆盡磷火。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聽過任何一張轉動中的黑膠唱片。那和我熟悉的串流音樂,質地完全不一樣。充滿乳香和木樨花的味道,可能還摻有某種威士忌酒桶的微醺。

「這個鋼琴家有很多的怪癖。」他說。「他不讓人輕易進入他的房間。事實上,他可能患有某種社交恐懼症。成名之後不久,就任性地取消公開演奏會。後來乾脆宣布退隱,自己在自己的房間裡,實驗聲響可能。」

「這就是你這麼喜歡他的原因?」我想問卻不敢問,感覺眼前這個男人和他口中形容的鋼琴家,似乎如出一轍。

這到底是什麼地方,我心中仍然充滿詫異。

但所有的詫異,都比不上當他把側臉轉向我的瞬間。

一張燒毀而半邊仍顯得俊俏的臉。

初看時非常詫異,但這張臉卻有種磁性,讓你忍不住想要一直看下去。

那張臉承受著非常大的痛苦。但這張臉沒有怨恨。

這張臉隱約透露一種光,既非神聖,也非孤邪。

這種臉好像能夠洞穿很多事。

這張臉甚至在你來之前,就已經知道你會來了。

「這個地方沒有人會來。你應該聽說過多年前天天大旅社的傳說。在那件恐怖的消失事件傳開後,這個地方只剩老鼠和流浪漢與幫派混混會在此露宿。幸虧我這張好看的臉,嚇跑了那些流浪漢和混混。這裡成了我的精神避難所。你或許想知道我的名字,可是我早就忘了。就叫我野吧。我把生平所藏的黑膠全帶來這裡,在夜半裡讓唱盤不間斷地轉,聲音和我一樣,野得很,只有想聽見的人才會聽見。」

一陣電流穿過我的身體,我顫慄著。好比時空裡不經意的裂縫,我竟然就這樣走進音樂的蟲洞。

奇怪的是,身體雖然顫慄,心裡頭卻有種穩定踏實的感覺。他的聲音很好聽,和他半邊被燒毀的臉不一樣。

他的聲音有種攝人的力量,蒼老而孤寂的,彷彿早就認識世間所有的哀傷。

他的聲音好像在說,我知道你為什麼來的。你的傷口和我的沒有什麼不同。你聽見沒有人聽見的夜半歌聲,你聽懂了我的心事。

你和我早就註定了是同路人。

那是我和野的第一次相遇。我們交談的不多。但我們沒有說出口的,反而情真意切,猶如黑膠溝槽裡那些還沒有被唱針拾取的記憶與擁抱。

從那夜起,我像著了魔般,夜夜都循著音樂聲,信步拾階而上,到那個傳說中沒人敢去的地方。一個被下了詛咒的幻之結界。

每晚他都會播好聽的歌。

每晚他都在等我來。

每晚他都為我訴說那些唱片裡的故事。

有一次他播了一張很奇怪的唱片。那一張唱片什麼也沒有。就這樣過了4分33秒,全然的空白和沉默。我一度以為唱針壞了。

「這是John Cage的實驗創作。」野說。「你以為裡面什麼沒有,但他要你聽的其實不是形式裡的東西。他要你跳出這個框架。」

「什麼意思?」,我不解的問。

「就是音樂自身,它是無所不在的東西。在這靜默而沒有樂器配置的4分33秒裡,黑膠傳來的炒豆聲,遠處夜裡狗的吠叫,牆上老掛鐘的滴答,甚至連你我的心跳,不也都是一種音樂?」

「有種音樂就是道或氣的意思。很像老子。雜然賦流形,只要你願意,音樂唾手可得。是這樣嗎?」我說。半邊燒臉的野,今夜露出了難得的微笑。

那時我寫第二本小說遇上了瓶頸,三年了,我在小說和鹿角蕨咖啡館裡,轉來轉去轉不出去,感覺自己都在重複自己。這張無聲的唱片也許寂靜,什麼都沒有,無意間卻對我說了很多。

而我好像聽懂了一切。

原來我不應該拘泥於形式,我應該讓筆下的人物放膽去活。他們有自己的故事,身為創作者不應該奪去這份能動性。

給他們夠多的空白和寂靜,耐心地等待,他們就會活過來,創造自己的音樂。這才發現,過往的等待不是等待。過往的等待是一連串4分33秒的羽化和蛻變。

而不自覺的,蒙受音樂的感召,連我自己也在蛻變。

///

順利完成第二本小說的那一晚,我高興地衝到野的唱片行,想把這本小說題贈給他。映入眼簾的,竟然是許多陌生的臉孔。

原來除了我之外,這間唱片行也召喚了許許多多寂寞的靈魂。

他們很快就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張唱片。然後最古怪的感覺在我眼前漾開。他們明明沒有播放那些唱片啊。可是怎麼我就聽見了那些唱片裡的音樂呢?一首一首的飛了出來,音符在動,我感受著莫大的狂喜和暈眩。我隨著眾人的音樂跳舞。不斷迴旋著自己的迴旋......

然後我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醒來的時後,我訝異地發現自己仍處在鹿角蕨咖啡館。時間停留在午夜後一刻,看樣子我才剛睡著不久。

我把頭往天野唱片行望去。卻發現那裡什麼也沒有。沒有燈光,也沒有暗影。什麼也沒有。 我瞥見了電腦上的時間。身體竟不聽使喚。我癱瘓了。

原來打從今夜我走進個有窗景的小房,我從來沒有出去過。

一刻鐘的夢裡時間,感覺已過了大半輩子。

這就是我寫這本小說《天野唱片行》的源起。

很多人說這本小說是鬼故事,根本胡扯蛋。我不會和他們爭辯的。畢竟我再也沒見過那個半邊臉燒傷的野,也找不回那夜曾流連在他唱片行的許多客人。

只是多年後,人們已淡忘這本小說,好像當時的論戰都沒有發生過。這時我打開它,耳邊總會響起那些既陌生又熟悉的旋律。彷彿應該只有在最陰暗的角落才可能聽見的耳語,竟然從書頁裡緩緩流動了出來。

這時我會什麼也不做,假裝自己不曾寫過這本書。假裝這些名字我都不認得。

我只是無比輕盈地,假裝自己只是一個最有耐心的聆聽者。

風在吹,夜鳥在啼。而我只是等待著。

等待一個最適當的時刻,當音樂盒轉動起的瞬間,這世間就會充滿魔法。

曾經忘懷的名字會重新被想起。

所有被拋棄的物件,都會回到他們該有的位置。

時間的裂縫再度開啟。

而我還在這裡,不曾離開。

一如野的唱片行在我夢裡,仍是當初最美好的樣子。


【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 】

這篇故事以顧爾德的郭德堡變奏曲開始,以John Cage的4’33結束。為什麼這樣安排呢?因為這正是瓦力寫這篇故事的音樂。郭德堡讓我進入恍惚的夢境,在失眠和睡意之間,感受到了一些只有在夜裡渴求音樂療養的人,才會相信遇見的秘密。

而4'33代表了什麼呢?一段空白,或一段超乎常理的音樂。如果故事具有意義,理當由作者和讀者一起來完成。你覺得呢?


延伸聆聽

John Cage: 4'33'' ▶


* Photo by Clem Onojeghuo on Unsplash
970x250

推薦閱讀

pexels-evelyn-chong-920992

【瓦力唱片行】廣場上的小提琴手

13
1,835
2021.10.28 / 瓦力唱片行/瓦力
那是個秋風飄零的夜晚,露天廣場上的人群來來往往,卻很少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詳全文
pexels-laura-balbarde-3642350

【瓦力唱片行】聯考族的假期

19
3,247
2021.09.30 / 瓦力唱片行/瓦力
我和陳小貓已經認識很久了。從他在夜市擺地攤賣B版卡帶開始,我就知道這個人很有事。...詳全文
lonely-piano_1200*800

【瓦力唱片行】新寫的舊歌

15
1,712
2021.07.30 / 瓦力唱片行/瓦力
小時家裡養過一隻土狗,牠的名字叫娜娜。 家裡原本是不養寵物的。三歲時,有次...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