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解說〕2025辛幸純鋼琴獨奏會:懷思1974 - MUSICO

〔樂曲解說〕2025辛幸純鋼琴獨奏會:懷思1974

13
361
文/鋼琴家 辛幸純


馬水龍:關渡素描
Ma Shui-Long (1939-2015): A Sketch of Kuan Du (2000)

作曲者家居關渡平原北側,長久以來對遼闊的關渡平原,在晨曦與晚霞之間,在朦朧的晨霧與燈火燦爛的夜景中,點點滴滴的感受,隨興遐想,其創作動機油然而生。

本曲為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委託創作之作品,手稿標示2000. 2. 28完成,2002年11月23日於鳳甲美術館世界首演,演出者為鋼琴家許子珍。


馬水龍:鋼琴奏鳴曲
Ma Shui-Long (1939-2015): Sonata for Piano (1974)

本樂曲1974年春天完成於德國雷根斯堡,世界首演於德國雷根斯堡,由鋼琴家Prof. K. Pfeiffer演奏;台灣首演鋼琴家為許子珍女士。全曲共分三個樂章,聆賞者可以感覺到各個樂章不同的曲趣與變化。

第一樂章:莊嚴的稍快板,奏鳴曲形式。第一主題莊嚴而有力,為雙元性動機,由其中一動機導出柔和悠揚的副題;全樂章在兩個對立性的主題間交錯展開。

第二樂章:富表情的慢板,自由曲式。以歌謠風的慢板展開簡短的序奏,有如詩歌朗誦般。正題樂句隨著吟唱進入,可分為四段,段與段以部份共同的動機串連,一氣呵成。

第三樂章:活潑的詼諧曲,輕巧的快板。節奏變化的幅度帶給人不同的情趣,時而詼諧、輕巧,時而嚴肅、激動,時而引頸高歌,多元情趣的變化並未曾影響到樂念的連貫,這是本章的特性,同時亦是全曲的沸點。

註:以上兩首馬水龍作品曲解,取自出版樂譜。

▲作曲家馬水龍(圖|鋼琴家辛幸純提供)


蕭邦:24首練習曲,作品10 & 25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 24 Etudes Op. 10 & Op. 25

波蘭鋼琴詩人蕭邦(1810-1849)這位所有創作都針對鋼琴的作曲家,在此樂器上開發了前所未有的語彙與創新聲響,同時也開闢了新的鋼琴演奏技術。自幼就開始以鋼琴創作的天才,在20歲之前以演奏自己的鋼琴作品出名,並且已經首演了他的兩首廣受世人喜愛的鋼琴協奏曲。

蕭邦的二十四首練習曲,作品編號10與作品編號25的創作年間,前者約在1829-1832,後者則在1832-1835。在開始創作之初,年約20歲的蕭邦剛離開波蘭前往維也納打天下,卻因祖國突然遭淪陷歸不得家鄉而於一年多後移居巴黎。以往傳統的練習曲不曾有以音樂會演出為意圖的作品,都是為了提升學習者的技巧練習與訓練,而蕭邦卻破格地挑戰鋼琴在音樂上可以做到的規格,呈現不僅鋼琴技巧上的突破,更探索鋼琴上的新表現,創造出如萬花筒般的多樣聲響色彩與寫作樣貌。這些獨立的每一首練習曲,可以分別演出,也可以串連起來,每一首的調性與表現可以從第一號一路銜接到最後一首,成為更大幅度的表現;完整的演出整套作品考驗著鋼琴家能否輕鬆自如地帶領聽者走過一場高潮迭起又五彩繽紛的旅程。第一套練習曲作品10題獻給蕭邦當時在巴黎結識的鋼琴家李斯特,也進而激發李斯特創作一首又一首的音樂會練習曲與超技練習曲,皆為今日非常受歡迎的演奏會曲目。第二套練習曲則題獻給李斯特的情婦作家瑪麗・達古爾特。在第一套比較快速的樂曲中,多強調手指的清晰度與活力,充滿精力無窮的年輕氣息;第二套作品則偏向製造聲部融合的色彩,曲風較偏詩意,整體來說走向更成熟的表現。兩套都穿插著慢板的抒情樂曲,但第二套的形式又更細膩內斂,整體曲式變化也更為豐富。今晚的演出將兩套練習曲合併一口氣演出(有別於傳統的區分為各佔用一個半場,以中場休息間隔),這樣的呈現方式更能夠顯現蕭邦為二十四首練習曲所設計的曠世旅程,但極度考驗著鋼琴家的體力、專注力與聽眾的耐力!


▲波蘭作曲家蕭邦(圖|wiki照片)

《練習曲,作品十》每一首的特色:

第一首 C大調(Cascades 瀑布):以浩瀚的和聲進行,右手將和絃分解為幅員廣大的琶音「潑灑」於整個鍵盤。
第二首 A小調(Chromatique 半音階):以使用鋼琴家右手的3,4,5指彈奏輕快的半音階為特色,其餘手指則奏出活潑跳躍的和絃進行。
第三首 E大調(Farewell 離別):此曲聲部豐富,訴說著柔情的淒美主題已成為舉世聞名的旋律,被後世稱為「離別」。
第四首 升C小調(Torrent 激流):快速的音符起伏激烈地奔騰於兩手之間,如激流般滾滾而來。
第五首 降G大調(Black Keys 黑鍵):右手高速華麗地彈奏黑鍵,左手活潑明朗,後人稱之為「黑鍵練習曲」。
第六首 降E小調(Lament 哀嘆):安靜的左手使用流動的十六音符迂迴繚繞和絃的內聲部,無間歇地陪同如悲歌的右手主旋律。
第七首 C大調(Fireflies 螢火蟲):右手以雙聲部彈奏,快速地分解主要和聲,最高的聲部上上下下地彈奏四度或五度音程,合併中間聲部的重複音「滔滔不絕」地傳遞活潑雀躍的音景。演奏者個人覺得此效果接近螢火蟲閃爍光芒的景象。
第八首 F大調(Sunshine 陽光):左手如一個鄉村樂團般,搭配右手快速的音符輕盈地在鍵盤上飛舞,如光影般穿梭於高音域與低音域之間。
第九首 F小調(Agitation 鼓動):以f小調營造情緒波動的氛圍,左手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大幅度跨越,彈奏出上下起伏的琶音音型,同時也達到幫右手旋律搭配合音的效果。
第十首 降A大調(Exaltation 喜悅):此首以豐富燦爛的六度音程帶出旋律的華麗線條,主題不斷向上攀升營造出喜悅的氛圍;變化多端的和聲色彩同時在雙手間快速進行。
第十一首 降E大調(Arpeggio 琶音):以琶音於雙手同步編織出美麗的聲響與豐富的和絃進行,整曲有如從天堂緩緩傳來的旋律與回聲,餘音繞樑。
第十二首 C小調(Revolutionary 革命):這首大氣魄的練習曲由右手奏出以附點節奏為特色的澎湃主題,左手有如萬馬奔騰不停歇地流動,以至於此首終曲成就了整套練習曲作品10最戲劇性的高潮。本曲就是被後人冠上「革命練習曲」的蕭邦著名作品。



《練習曲,作品25》每一首的特色:

第一首 降A大調(Aeolian Harp 豎琴):利用雙手奏出豐富卻極度溫柔的琶音,延綿的主題同時在右手小拇指以高音奏出。此曲的效果極像是一種被風吹過而發出美妙聲響的豎琴。
第二首 F小調(The Bees 蜜蜂):以快速的上下鄰音迂迴著主要音符,繞出三連音團團轉的美妙旋律。
第三首 F大調(The Horseman 騎士):雙手將和聲的進行同時以每拍斷斷續續的節奏進行奏出,旋律安排的方式有大躍進的感覺,因此就像是騎在跳躍的馬兒上。
第四首 A小調(Paganini 帕格尼尼):左手以罕見的急速大跳躍方式進行,右手則將和聲彈奏在反拍上,除了像極了利用左手奏出類似小提琴魔術師帕格尼尼擅長的跳弓效果,同時也像爵士樂的反拍節奏一路進行到曲終。
第五首 E小調(Wrong Note 錯音):右手略為感傷的旋律,其平行內聲部不斷地以下鄰音碎音的方式出現,就像「錯音」一樣。這首樂曲的中段以抒情的左手旋律進行,右手則以三連音的上下行琶音跑遍大範圍的音域,自由又柔情地穿梭於左手的旋律外圍。
第六首 升G小調(Thirds 三度):右手以三度雙音進行超難度的雙音快速長串音階,左手提供整曲的主要旋律架構,並視右手的三度音階進行為流動的花邊。
第七首 升C小調(Cello 大提琴):這是一首以左手模仿大提琴獨奏為主的夜曲,右手反而進行和聲伴奏,並於高音的部分帶出副旋律與左手呼應,成為優美的二重唱。
第八首 降D大調(Sixths 六度):以右手進行高難度的流暢六度雙音旋律,左手同樣的六度雙音為輔,提供此曲豐富的和聲伴奏。
第九首 降G大調(Butterfly 蝴蝶):蕭邦將美麗活潑的主旋律以右手的大拇指以及後續的八度斷奏在每一拍奏出,串起來有如蝴蝶拍著翅膀繞著花朵的效果,非常悅耳。
第十首 B小調(Octaves 八度):雙手皆以八度三連音奏出波濤洶湧、半音色彩豐富的旋律線條;中段右手以安靜的八度優美地奏出旋律,與前後的主要段落呈現極度的對比。
第十一首 A小調(Winter Wind 冬風):此首先是以短短的導奏非常寧靜地將單音主題慢慢奏出,沒有任何伴奏,因此營造出令人屏息的氛圍。導奏結束後,兩手在最高與最低的音域爆發,整曲以低音部奏出主要旋律,右手則彈奏主要以高音半音階音型構成的雙音搖擺快速音群,整曲有如狂風過境!
第十二首 C小調(Ocean 海洋):雙手以同方向上下的琶音一路進行,其宏偉澎湃的效果如同巨浪在大海中起伏。對照二十四首練習曲的第一首於明朗的C大調進行,此曲是第二十四首,以C小調為整個系列的旅程做一個震撼的總結,其最後的和弦豁然開朗地以C大調主和弦呈現。



註:上述每一首練習曲標出慣用的暱稱都不是蕭邦本人所給予的樂曲標題,但後人所給的暱稱有助於聽者隨著每一首樂曲編織自己的想像與理解;聽者也可以將樂曲冠上自己偏好的名稱,就例如某一些是今晚的鋼琴家自身所偏好的!


演出者介紹


鋼琴家 辛幸純

鋼琴家辛幸純為1987年英國皇家音樂院金牌得主(Chappell Gold Medal)及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鋼琴演奏博士,曾多次獲國際鋼琴大賽之獎項,包括莫札特二百週年國際鋼琴大賽銀牌。目前為陽明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專任教授及師大音樂系兼任教授。

辛教授十三歲時於英國曼紐因音樂學校深造,十七歲時與小提琴大師曼紐因本人演出二重奏。重要演出地點包括倫敦Wigmore Hall、Queen Elizabeth Hall、紐約92nd Street Y、第十二屆總統府介壽館音樂會;與台灣各大交響樂團、香港管絃樂團、美國Santa Barbara交響樂團、英國市政廳絃樂團、廣州及湖南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演奏足跡遍及英、美、德國、義大利、荷蘭、澳洲、香港並多次於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行獨奏會。2022年底由風潮音樂發行《素描・台灣》,演奏馬水龍鋼琴獨奏作品全集獲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入圍。


節目資訊與購票

2025辛幸純鋼琴獨奏會:懷思1974


延伸閱讀

作曲家馬水龍逝世十周年與鋼琴家楊小佩逝世三十五周年紀念——2025辛幸純鋼琴獨奏會:懷思1974


2025 辛幸純鋼琴獨奏會_1000x380_1103_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