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04|發稿單位/
長榮交響樂團
對深諳交響曲之美的觀眾而言,莫札特與馬勒彷彿分處光譜兩端。前者以理性而不失趣味的筆觸描繪古典之美,後者則以情感與哲思撕開浪漫與現代的邊界。2026年1月16日,長榮交響樂團以「ESO大師精選音樂會——梵志登與ESO」為2025樂季壓軸鉅獻,同時揭開2026年的序幕。音樂會將演繹莫札特《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與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這場沒有協奏曲的純交響組合,將以最純粹的語言,凸顯長榮交響樂團自身的音樂特質。有興趣的觀眾可把握機會於11月5日前購票,享受早鳥七折優惠。
1788年夏天,莫札特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他生命最後三部交響曲——第39、40與41號。那是一段經濟拮据、精神低迷的歲月,甚至有音樂學者推測在創作這幾部作品時,作曲家曾陷入深度憂鬱的心理狀態(註1)。然而這三首作品展現出的能量卻異常澄明,《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更是其中引人注目之作,少見的G小調調性,使它在莫札特一貫明亮的世界裡猶如暗影之火,孤寂而真實。
開頭弦樂輕顫的節奏如心跳般不安,旋律宛如嘆息,又似急促追問。幾乎不再有宮廷的歡愉,亦無貴族沙龍的優雅,而是一種對存在的自省與焦灼。第二樂章以柔和的降E大調展開,給了聽者一口喘息的空氣,和聲間卻仍深藏不安。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也不再是宮廷舞蹈,而是帶著樸拙與粗獷,笨重的腳步陷於持續的切分節奏(hemiola)中,還夾雜著不對稱的三小節樂句。終樂章的激烈對位與不斷推進的節奏,讓全曲以克制的激情與壓抑的能量結束。

▲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圖|wiki照片)
相隔百年,年輕的馬勒在1888年完成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並以「巨人」(Titan)為名。所指並非神話中的巨人,而是一個靈魂在世界中覺醒、掙扎、成長的寓言。馬勒將自然、生命、死亡與超越濃縮為一場聲音史詩,為浪漫與現代音樂的情感幅度立下基準。此曲在馬勒創作生涯的重要性與藝術高度已無須多言,身為當代最具思辨與掌控力的指揮家之一,梵志登在莫札特與馬勒的詮釋上皆有深厚資歷,2019年,他曾在香港愛樂(Hong Kong Philharmonic Orchestra)音樂會中指揮莫札特《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展現精準結構與透明線條;2024年,他又與首爾愛樂(Seoul Philharmonic Orchestra)錄製了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專輯,作品廣受樂評好評。

▲奧地利-波希米亞作曲家、指揮家馬勒(圖|wiki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6月,梵志登曾與長榮交響樂團於新竹、基隆演出《曠世回聲:梵志登、穆恩與ESO》。當時同樣選擇了一首莫札特知名的小調作品:C小調第24號鋼琴協奏曲,與馬勒的《巨人》同場演出。指揮梵志登總結了豐富的演出經驗,讓兩部截然不同的作品互為映襯,帶來兼具理性與情感的雙重視野,才令聽眾在經典樂曲中聽出與以往不同的趣味,深刻感受莫札特的暗影,與馬勒的光明。
當《巨人》的終曲在光輝的銅管和弦中結束,觀眾或許會奇妙地聯想起莫札特在G小調交響曲裡留下的陰影。這兩部作品雖是人類情感的兩個端點:內斂的憂傷與激烈的超越,然而它們的本質都是在尋找光。只是不同時代的音樂家在人生的不同時期,對心靈的探索、存在的思索。2026年1月16日晚間七點半,長榮交響樂團與梵志登將邀請聽者一同見證,音樂如何照見人心深處。不管跨越幾個一百年,有些事物仍永恆不變存在其中,等待與您再次共感。
註1:Steptoe, Andrew (1990). The Mozart–Da Ponte Operas: The Cultural and Musical Background to Le nozze di Figaro, Don Giovanni, and Così fan tutte.
▲主圖 梵志登指揮長榮交響樂團
節目資訊與購票
早鳥優惠!即日起至2025.11.05 享7折優惠!
梵志登與E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