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中心推動國際合作,臺音館攜手法、奧學術機構保存達悟古謠 - MUSICO

傳藝中心推動國際合作,臺音館攜手法、奧學術機構保存達悟古謠

0
78
2025.07.30|發稿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屬臺灣音樂館今(30)日舉行國際合作記者會,正式宣布攜手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藝術研究中心(ARC),共同推動「達悟(雅美)族詩歌絕唱:古語歌謠的詮釋與分類建置研究計畫」。本計畫將全面翻譯、補正並出版法國人類學家艾諾(Véronique Arnaud)博士長年於蘭嶼田野調查所蒐集的珍貴達悟古語歌謠,這是臺灣、法國、奧地利三方首次整合重要學術資源,共同推動臺灣原住民族文化保存,意義深遠。

艾諾博士為法國東南亞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者,曾長駐蘭嶼朗島村達半世紀,深耕達悟族文化、語言與歌謠研究,並曾榮獲第22屆臺法文化獎殊榮。2013年,她將50年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過500小時的珍稀錄音資料,捐贈CNRS典藏,為達悟族文化保存留下珍貴資產。

然而,艾諾博士於2022年辭世,部分資料翻譯尚未完成。為此,臺灣音樂館洽商CNRS同意授權將本次合作的音檔上架臺灣音樂館線上網站,並由ARC林維亞博士組成研究團隊檢視、翻譯與詮釋相關歌謠資料,再納入民族音樂學者錢善華及達悟族文史工作者郭健平所採集的古謠及手稿,從族語語境出發,重建達悟族傳統歌謠的分類系統與知識脈絡,預計整理近百首達悟古語歌謠,重現文化真貌,將於115年出版專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陳悅宜主任表示,臺灣原住民族音樂及歌謠是珍貴的文化資產,達悟族傳統歌謠不僅是音樂形式,更承載著族人生活智慧、環境知識與集體記憶,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此次跨國合作的推動,讓這些歷經艾諾博士半世紀心力、長達500小時的珍貴錄音資料,透過臺灣音樂館的研究與出版資源,得以回到臺灣土地、回到達悟族人的故鄉。期盼在族人觀點與國際學術資源的共同努力下,不僅能保存與活化歌謠傳統,讓達悟文化重新走入族群生活,也讓世界聽見達悟族的聲音。

奧地利臺北辦事處處長何士誠(Christian Helbig)代表ARC致詞指出,奧地利作為音樂之都,十分重視音樂文化保存,此次合作不僅展現跨國資源整合的力量,也為未來的國際研究與藝術創新開啟新契機。法國在臺協會副主任陸明莉(Cléa Le Cardeur)亦代表CNRS致詞,強調艾諾博士數十年對蘭嶼文化的深耕與貢獻,是這項合作得以啟動的關鍵,非常感謝奧地利、臺灣與達悟族各界的攜手參與。

本計畫主持人林維亞博士說明,計畫將分三階段推進:首先彙整近百首歌謠素材,建立關鍵字資料庫並進行音樂分析,最終依據族人觀點建構歌謠分類系統,並出版研究成果與建立線上平台。藉由跨國合作,整合臺、法、奧三地典藏與知識資源,保存達悟族珍貴的口述傳統,實現知識共享與文化永續。達悟族文史工作者郭健平則表示,感謝各界對達悟族文化的支持與肯定。他動情提到,艾諾博士不僅是研究者,更是部落家人,儘管達悟族人口不多,但其文化深具意義,不應被忽略,也絕不會消失。


▲圖 今(30)日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宣布攜手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藝術研究中心(ARC),共同推動達悟族古謠保存計畫。

最新新聞

270617 Wayne Marshall (Charlie Best) (主圖)

【MUSICO特別報導】2025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指尖上的千軍萬馬——專訪管風琴家韋恩.馬歇爾

13
166
2025.07.31 / 音樂新聞 / 藝文動態
當韋恩・馬歇爾(Wayne MARSHALL)坐在管風琴前,數千支音管在他指尖下...詳全文
桑布伊《無界的疆域》宣傳照_

在裂縫中重組我們——2025秋天藝術節登場,串連七檔跨國節目與36場對話行動

0
169
2025.07.29 / 音樂新聞 / 藝文動態
延續2023年「記憶中的黑夜」的現象級熱潮與2024年「看不見的岸」的深刻探索,...詳全文
Web

【MUSICO特別報導】跨界交鋒,創新蛻變——天狼星口琴樂團、李齊與台灣絃樂團

17
1,512
2025.07.29 / 音樂新聞 / 藝文動態
對所有長青藝文團體而言,如何在創新與穩定之間取得平衡,始終是一項關鍵課題。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