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2|發稿單位/
長榮交響樂團
華格納、布魯赫、布魯克納,三位德國作曲家不同的風格,代表了德國浪漫主義的三個面向。長榮交響樂團將於6月6、7日分別於臺中市屯區藝文中心演藝廳及彰化縣文化局員林演藝廳表演廳演出音樂會《梵志登、前田妃奈與ESO: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將三位作曲家的作品齊聚一堂,共賞嚴謹中綻放輝煌的德式浪漫。
音樂會以華格納的《唐懷瑟》序曲開場。提起華格納,便不能不提起他所創造的「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與「引導動機」(Leitmotiv),這些劃時代概念曾在歐洲樂壇掀起萬丈波瀾,更影響後世無數音樂家。在作於1845年的歌劇《唐懷瑟》序曲中,已可聽見華格納對主導動機的早期實踐。音樂描繪了整部歌劇的核心主題:情慾與靈魂的對立。宛如電影預告片般,將代表故事重點的兩段旋律清晰呈現。這部極富象徵意涵的序曲不僅是這部歌劇的開端,也常被獨立演出,是華格納最知名的管弦樂作品之一。
熟悉長榮交響樂團的樂迷們,必定尚未忘懷日本小提琴家前田妃奈的迷人風采。自從在2022年榮獲第十六屆亨利克·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International Henryk Wieniawski Violin Competition)首獎後,光是2023年,前田妃奈的足跡就遍佈全球超過20個國家,包括獨奏會、室內樂音樂會,以及與世界頂尖樂團的協奏曲演出。本次是前田妃奈與長榮交響樂團二度合作,她細緻、敏銳的特質想必將以更加盛放之姿,將浪漫音樂的多重層次細膩織就。

▲小提琴家前田妃奈(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將由前田妃奈演繹的布魯赫G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是浪漫時期最受歡迎、最常演出的協奏曲之一。相較於貝多芬或布拉姆斯的作品,多了一份抒情可親的特質。與華格納對藝術形式與戲劇性的顛覆不同,布魯赫不採用當時更前衛的和聲與音樂戲劇理念,而是堅持走旋律性強、形式清晰的浪漫路線。協奏曲由標為前奏曲(Vorspiel)的第一樂章展開,低音弦樂鋪陳神秘氣氛後,小提琴與管弦樂展開對話,逐漸帶出熱情且富戲劇性的主題,並為之後的兩個樂章預示色彩。第二樂章:抒情的慢板,管弦樂背景穩定溫柔地支撐著穩定悠長的主旋律,充滿詩意。最終樂章則是活潑明快、帶有西班牙風格的快板樂章。三個樂章無縫銜接,彷彿一氣呵成地述說著一段高低起伏的情感,同時具備優雅對稱的形式結構。如果說華格納藉形式上的革新來成全自己的理想浪漫,布魯赫那份不為風潮所動、真誠訴說情感的音樂態度,也是浪漫精神的另一種體現。
在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光譜裡,華格納是劇場裡的革命家、布魯赫是旋律的詩人,布魯克納則可謂是交響音樂的建築師。他的交響曲龐大、結構嚴謹,常被形容為「音樂的教堂」,帶有強烈的宗教情懷與精神深度。為本次音樂會劃下句點的第七號交響曲完成於1883年,恰逢華格納逝世。布魯克納特地在第二及第四樂章加入極具標誌性的「華格納低音號」(Wagner tuba),作為對偶像華格納的致敬。自從四十歲開始創作交響曲,此時已屆六十歲的布魯克納終於憑藉第七號交響曲站上德奧樂壇中心,此曲也成為他最易親近、最受歡迎的作品。第二樂章「極莊嚴且極緩慢」(Adagio – Sehr feierlich und sehr langsam)更是本曲最著名的段落,緩慢開展的旋律如祈禱般溫柔,銅管齊鳴則帶來莊嚴、沉靜的哀悼,彷彿進入用音樂構築的神聖殿堂。這股靜謐卻強大的精神力量,回應的是德國浪漫主義後期對「永恆」的追尋。這份不滅的執著,讓浪漫樂派的抒情傳統與華格納以降的前衛革新在此悄然交會,不再涇渭分明。

▲2024年11月25日梵志登首次指揮長榮交響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從華格納的戲劇性開場、布魯赫的抒情協奏,到布魯克納的交響高峰,一條清晰且層次豐富的發展軌跡展示在觀眾耳邊。透過指揮梵志登、小提琴家前田妃奈與長榮交響樂團的盡心刻畫,我們將了解所謂「德式經典」並非單一風格,而是多元且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藝術態度。6月6日、7日,邀請您一起在這個變動更加迅速的時代裡回眸,重返德國音樂的核心,凝視歷久彌新的靈魂。
▲主圖 指揮大師梵志登(圖|長榮交響樂團 提供)
節目資訊與購票
梵志登、前田妃奈與ESO: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