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浮世繪】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這顆黑桃,嚐不得! - MUSICO

【歌劇浮世繪】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這顆黑桃,嚐不得!

15108296538754
邢子青
出身法律學院,跨足廣播領域,曾任「愛樂電台(Philharmonic Radio)」資深節目製作及主持人。曾榮獲新聞局「廣播電視社會建設獎」、文建會「廣播文化獎優良文化節目」佳作獎,並曾多次入圍「廣播金鐘獎」節目與主持人獎項。此外,曾擔任金鼎獎與廣播金鐘獎評審委員。 除了廣播領域之外,邢子青經常擔任公私立企業團體與各級學校講座主講人,並多次應邀參與幕前演出,合作團隊包括「國家交響樂團」、「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臺灣國家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等,並曾於「中國電視公司」頻道主持歌劇導聆節目。自2021年七月起,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製播Podcast節目,深度廣度兼具,頗受好評。目前任教於大安社區大學,教授古典音樂欣賞課程。
10
3,300

【歌劇浮世繪】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這顆黑桃,嚐不得!

如果要問起2021年以來最夯台劇,我相信很多人腦海中馬上會浮現《華燈初上》。除了大咖雲集、星星滿點之外,更吸引人的,應該是隱藏著錯綜複雜人性的懸疑命案。

其實在古今中外的電影、電視劇、小說當中,類似的題材不在少數,但觀眾和讀者依然樂此不疲,或許原因就在於緊扣人心的曲折情節。如果,把充滿懸疑的劇情,套上聲勢浩大的歌劇模式,這樣的呈現手法,會不會更引人入勝?


翻牌當下,命運翻轉

在西方歌劇史上,論起劇情懸疑、驚悚程度,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的《黑桃皇后(Pique Dame)》,堪稱是箇中代表作。

這齣歌劇改編自俄國文豪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 1799-1837)的同名原著小說,雖然描述的是人性,但是真正掌控情節發展的靈魂人物,卻是看不見的「宿命」。男主角想藉著賭局翻轉命運,女主角因為錯愛而走上自我了斷,握有賭局致勝密碼的老貴婦,卻也因此而命喪在瘋狂賭徒的手中。一連串的多舛命運,都不是人所能掌控,換句話說,沒有人能翻轉宿命的決定。也就因為如此,這整部作品瀰漫著詭異色彩。

小說《黑桃皇后》的構想,來自於一位真實人物。這位名叫「葛莉欽娜」的貴族女性,她曾經服侍過6代俄國沙皇,在19世紀初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她還以90高齡擔任「女侍從官長」的職務,頗受歷代沙皇重視。葛莉欽娜是18世紀以來俄羅斯封建體制的極力擁護者,並且和法國皇室往來密切,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歐洲封建制度瓦解,葛莉欽娜還發揮了個人影響力,她在俄國的聖彼得堡為流亡的歐洲貴族建立了新的據點,同時她更是法國「帝國復辟主義」份子在俄國地區的領導人。

葛莉欽娜的孫子以公爵身分擔任當時俄國皇室重要職位,他和普希金之間結為莫逆好友。這位公爵曾經向普希金透露一樁不為人知的秘密:有一次他賭博輸了一大筆錢,他打算回頭找祖母葛莉欽那幫忙,嚴肅的老祖母雖然不肯直接掏錢,卻告訴她那位嗜睹如命的公爵孫子3張「必勝王牌」的機密。

普希金在聽說這則故事之後,打算以位高權重、脾氣古怪的葛莉欽娜為主角,發展成一部描寫賭徒心理的長篇小說。在小說中,普希金把「愛賭博、卻常輸錢」的公爵轉化成一位「貧窮工程師」,並且和老太婆的養女產生了愛情。這位工程師一心只想藉著賭博贏錢來翻轉貧窮身分,他為了求得3張「必勝王牌」13點、7點、ACE-的秘密,甚至逼死了握有這個秘密的貴族老太婆。在一場賭局中,當這位工程師正要揭開他篤定的必勝王牌時,老太婆的幽靈臉孔竟然出現在「黑桃皇后」的紙牌上,嚇得工程師當場斃命!


柴式憂鬱氣質,包裝詭異情節

普希金這部長篇小說在1834年出版,直到65年之後,柴可夫斯基才應「聖彼得堡皇家劇院」的委託,以歌劇手法重新包裝,搬上舞台,歌劇劇本則是由柴可夫斯基和他的弟弟莫德斯特(Modest Ilyich Tchaikovsky)聯手編寫。

要把文字的想像空間,轉換成具體的音樂描述,這對作曲家來說絕對是一大挑戰。不過,對柴可夫斯基而言,不論是哪種劇本題材,他幾乎都是以典型的「柴式憂鬱氣質」,再加上激昂有如悲鳴的管弦樂法來包裝,所以即便是老貴婦被發狂賭徒以死相逼、或是賭桌上亡靈臉孔現身的場景,觀眾感受到的不見得是驚悚、恐怖,反倒是對劇中人物的悲劇遭遇,有著一絲絲的感慨和同情。

驚悚之餘…… 從小說原著到歌劇舞台,不論是普希金或是柴可夫斯基,他們所要著墨的重點,我想絕對不會是鬼魅幽靈,但不可否認的,不論是文字敘述、或是音樂描述,當紙牌上的黑桃皇后露出猙獰面貌的瞬間,絕對是一大亮點,閱聽者很難不把焦點落在這段場景。不過,在驚悚之後更值得我們深思的,不見得是虛幻鬼魅,反而是現實人性。

話雖如此,但我也曾經想過,如果驚悚片大師希區考克把《黑桃皇后》搬上電影大銀幕,效果恐怕比小說和歌劇更震撼。但這也只是幻想,小小殘念,不知是否有實現的一天?


延伸聆聽

Tchaikovsky: "Pique Dame": Duet German - Liza & final act 1- Placido Domingo, Galina Gorchakova ▶

Tchaikovsky: "Pique Dame": The Countess' death - Placido Domingo, Elisabeth Söderström ▶



* image: Photo by Juan Parra on Unsplash.com
2022室內樂節_banner

推薦閱讀

文章主圖(新)_

【歌劇浮世繪】莫札特《後宮誘逃》——這音樂,讓人不想逃!

17
3,956
2024.02.29 / 歌劇浮世繪/邢子青
西方歌劇發展到今天四百多年,大多數是以歐洲當地的故事或傳說作為題材,不論是古老神...詳全文
Joyce DiDonato as Cendrillon in The Royal Opera production of Cendrillon (2011) by Jules Massenet (1842-1912), with direction and costume design by Laurent Pelly, set designs by Barbara de Limburg, and lighting by Duane Schuler performed at the 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 on 1 July 2011.
ARPDATA ; 
CENDRILLON by Massenet ;
Joyce DiDonato (as Cendrillon) ; 
The Royal Opera ; 
At the Royal Opera House, London, UK ; 
1 July 2011 ; 
Credit: Bill Cooper / Royal Opera House / ArenaPAL

【歌劇浮世繪】馬斯內《灰姑娘》——玻璃鞋,也有蝴蝶效應?

18
3,874
2023.10.11 / 歌劇浮世繪/邢子青
聽故事,這是許多人從小到大不變的興趣,即便是老掉牙的故事,只要說得扣人心弦,一樣...詳全文
Der Freischuetz 6640_

【歌劇浮世繪】韋伯《魔彈射手》——魔彈,果真百發百中?

16
3,558
2023.07.04 / 歌劇浮世繪/邢子青
韋伯取材自德國民間流傳的鬼故事集,透過法律學家兼劇作家金德(Johann Fri...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