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O人物特寫】法律的節奏,音樂的律動——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博士 - MUSICO

【MUSICO人物特寫】法律的節奏,音樂的律動——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博士

52
445
2025.10.09|採訪‧文/陳軒慧

「與音樂為伴」並非音樂家獨有的專利,而是每個人生來便被賦予的權利。如同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博士,一位在法庭上以理性見長的專業律師,在生活裡卻始終為音樂保留一席之地。讓兩條看似平行的軸線,交織為熱鬧無比的人生旋律。

「法律工作固然講求邏輯與嚴謹,但真正有說服力的論點,需要感性的堆疊與鋪排,就像好的樂曲需要有收有放、有起伏也有迴旋,兩者缺一不可。」


青春的藝術養分

許兆慶律師回憶音樂的啟蒙時代,笑稱自己是「對音樂有感覺」的小孩,即使沒有正式的學習環境,歌曲或旋律聽過一遍,往往就能記住並哼唱。直到進入雲林縣正心中學就讀,才開啟更深的音樂養成。這所天主教學校強調五育並重,不僅升學率表現優異,也會為學生舉辦露營、騎馬、健行、越野調步等戶外活動;同時於大禮堂及戶外廣場放映藝文電影,安排國內知名管弦樂團及舞蹈團體至校內演出,學校的合唱團與軍樂隊更是全縣音樂競賽的常勝軍。在那升學主義氛圍濃厚的年代,顯得格外難能可貴。他還記得當時的國文老師也是軍樂隊指導老師陳正德——這位「身懷奇才」的師長,不只在課堂上展現深厚的文學與藝術素養,更慷慨與學生分享宿舍裡收藏的古典音樂卡帶,為這群少年打開嶄新的音樂之窗。


▲1986年正心中學軍樂隊與指導老師陳正德於校園內精神堡壘前合影(圖|正心中學提供)

正心中學每年暑期輔導課結束前都會舉辦全校班際合唱比賽,沒有受過音樂訓練的許兆慶律師總是被音樂老師指定為合唱比賽的指揮。升上高中一年級後,他終於有了進一步親近音樂的機會。合唱團與軍樂隊同時招募,他權衡之後選擇了軍樂隊。「我覺得唱歌隨時可以唱,但要學樂器的機會就沒有那麼多,所以選擇加入軍樂隊,從那個時候開始真的比較密集、直接地參與音樂。」回想前後兩年在樂團中的日子,除了學習吹奏小號,還特地組團自費邀請當時省交(註)的吳政績老師利用週末下午前來指導爵士鼓,年少的悸動至今仍無比清晰。從進行曲、序曲到圓舞曲、歌劇,他一步步拓展聆聽的範圍。當被問及首次愛上的古典樂作品,他毫不猶豫說起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這首結合戰爭與國族精神的作品,第一次在耳邊響起時,便帶來無與倫比的震撼。

「軍樂隊最常演出的就是進行曲,也常會和序曲做結合,所以我們那時候特別有機會去聽一些序曲。《1812序曲》背後有歷史故事,有強烈的故事性,更厲害的是柴科夫斯基把《馬賽曲》的元素融入到音樂中,尤其最後砲聲隆隆的樂段,不管是在什麼環境下聆聽,都非常震撼人心。」

從被動欣賞到主動演奏,音樂成為可以親自詮釋的語言。這段經驗,奠定了他日後對古典音樂的深厚情感。


音樂的陪伴與調和

「古典音樂的範圍很廣,每位作曲家的風格也不一樣,《1812序曲》帶給我深刻的感動,自然就會想再去聽聽其他的管弦樂作品,然後逐漸延伸到不同領域,近來慢慢轉移到歌劇方面。也因為熱愛歌唱,對我來講,聽一些藝術歌曲和聲樂的演唱是最有感受的。」三大男高音前後20年在全球各地合體演出的影片,來回應該已經欣賞過不下50次;今年安德烈.波伽利與莎拉.布萊曼先後來台的個人演唱會,許律師也都沒有錯過。



許律師是少數大學畢業應屆三榜通過研究所、司法官、律師考試的法律人,歸功於大學就學期間幾乎天天唸書到深夜,「寂靜的夜裡,音樂是最好的陪伴,蕭邦、莫札特、柴科夫斯基、貝多芬、韋瓦第、約翰.史特勞斯……等音樂巨擘都是這時期認識進而熟悉,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更是研讀刑法的最佳背景音樂。」許律師如是說。研究所就學期間,獲得中華扶輪教育獎學金,因而得以利用暑期前往英國倫敦遊學,有機會到倫敦西區欣賞「貓」、「悲慘世界」、「屋頂上的提琴手」以及「歌劇魅影」等音樂劇,許律師回憶當年「歌劇魅影」演出結束後,全場觀眾起立鼓掌將近5分鐘的盛況與感動,至今仍悸動不已。即使在多年後成了專業法律人,音樂依然是許律師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伴。法律工作經常被認為冰冷,繁重案件、複雜爭端讓心思緊繃,而有溫度的音樂正好提供另一種平衡。讓法律人在理性與邏輯之外,還能保有感性與同理心。許律師在夜深人靜的辦公室或家中書房經常播放各種音樂,交響曲、室內樂、圓舞曲、音樂劇、歌劇、爵士樂、鄉村音樂等。工作壓力大或心情不好時,他也喜歡藉由唱歌得到抒發。音樂既是消遣,更是心靈庇護,幫助他在專業與人性之間找到出口。


▲1994年許兆慶律師於英國遊學期間,前往倫敦西區欣賞音樂劇(圖|眾博法律事務所提供)

「就像曹格〈背叛〉歌詞裡說的:『鋼琴上黑鍵之間/永遠都夾著空白/缺了一塊/就不精采』。藝術讓人更容易意識到『規則』以外的空間——情感、經驗、差異,這些常常是法律問題的核心。對我而言,藝術的養成帶來一種比較細緻的體察力和同情心,讓我在面對複雜的案件時,能夠用冷靜眼光觀察,同時更站在當事人甚至對造的層面去理解問題。」


法律與音樂的交會

生活即法律,法律即生活。一個人從出生到逝去,大大小小的各種課題,幾乎都與法律相關。擔任法官及律師三十年,許律師遇過許多與音樂相關的法律案例,也看見在這個科技不斷創新的時代裡,音樂人面對法律的種種疑問。許律師所主持的「眾博法律事務所」更與「MUSICO音樂圈」長期合作,由所內律師陸續在「音樂說法」專欄撰寫多篇文章,分享與音樂相關的法律新知,所內律師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愛樂人提供了極有價值的資訊。許律師回想自己在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法學院進修時曾有一門課叫「酒法」(Wine Law),教授講述與葡萄酒有關的各種法律問題,他甚至開玩笑稱想開設一門「音樂法」講座,幫助音樂創作者了解與音樂相關的法律。


▲MUSICO網站|樂讀精選|眾博法律事務所【音樂說法】專欄

「如果要給音樂創作者、表演者一些法律建議,我會建議大家可以去熟悉《著作權法》和《契約法》,並弄清楚『專屬授權』、『非專屬授權』和『獨家授權』等專有名詞。這些法律術語容易讓音樂家在簽訂契約時產生混淆或產生誤會,若是沒有弄清楚就簽訂契約,很有可能在事後產生爭議,不可不慎。音樂創作和表演都是嘔心瀝血的成品,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被他人不當利用。建議創作者對相關的法令文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重視,並培養相當的敏感度。或者在潛在爭議發生以前,可以先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讓自己和自己的作品都能擁有更多的保障。」

除了貢獻專業,眾博法律事務所也常參與各種藝文活動:為音樂會提供贊助,或者在員工教育訓練中融入藝術類內容。例如曾邀請對歌劇非常熟悉的林伯杰老師利用歌劇的橋段或背景故事,趣味地闡述相關的法律條文。也曾邀請玄奘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也就是「佛陀問病圖」壁畫作者李健儀教授分享油畫的奧妙。今年稍早,也曾以眾博法律事務所及台北市中興扶輪社名義團體購票贊助「台日火花.隨想禮讚」音樂會。

今年適逢眾博法律事務所創立十周年,為了感謝一起努力的夥伴及一路給予支持的客戶,特別贊助由「MUSICO音樂圈」主辦,將於明年4月22日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的音樂會——《愛的印記:楊書涵與長榮交響樂團》——共享美好的音樂,歡慶迎接下一個十年。他表示:「多年來我自己對音樂很有興趣,也接觸古典樂等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每次來到音樂廳,不管是國內或是國外,每次一進去,總是帶著感動出來。如果能夠藉由我們的參與,為我們身邊的人帶來同樣的感動,這會是一件很美的事情。」


▲音緣小聚,一起共好——2025年8月6日許兆慶律師(左二)與《愛的印記》演出音樂家及協力夥伴餐敘後合影留念

回想過往,許律師與音樂的緣分,其實源於非常單純的喜愛之情。那份不帶目的、不求回報的投入,成了日後工作與思考上的重要養分。「理解他人立場與情境,比單純掌握法律條文更困難,我想除了法律工作,還有很多專業也是如此。這種理解力,甚至說同理心,無法只靠學科的專業訓練習得,而更多來自平時對生活的觀察與感受。藝術讓我們學習如何傾聽、如何看見,讓人在面對模糊與不確定時,回歸自己的感受與思考,幫助我們和世界有更好的對話。」

這樣的話語,既是對青春歲月的回顧,也是他今日行事風格的註腳。對許兆慶律師而言,音樂與藝術並非附庸,而是與專業並行的內在力量。走過法官、律師、教授等多重角色,見多了真實世界的現實與無情,仍然保有敏感與溫度。正如同音樂在嚴謹的譜面之外,總有自由流動的呼吸,提醒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連結,才是最動人的樂章。


註:全名「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交響樂團」,民國80年11月更名為「臺灣省立交響樂團」,民國88年7月改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更名為「國立臺灣交響樂團」。


▲主圖 眾博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許兆慶博士(圖|眾博法律事務所提供)


搶先關注

眾博法律事務所音樂饗宴——愛的印記:楊書涵與長榮交響樂團


MUSICO1000x380

最新新聞

程伊萱(文章主圖)900x600

【MUSICO人物特寫】音樂之愛,赤子情懷——鋼琴家 程伊萱

51
7,661
2024.03.08 / 音樂新聞 / 人物特寫
鋼琴家程伊萱對我們說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故事。故事裡,有一樣的音樂教室、一樣黑沉沉的...詳全文
主視覺個人照900x600

【MUSICO人物特寫】台北天空中溫暖熟悉的聲音——廣播節目主持人 邢子青

68
17,376
2021.06.09 / 音樂新聞 / 人物特寫
陪伴樂迷朋友超過四分之一世紀的台北愛樂電台,每個清晨最為大家所熟悉的聲音-「早安...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