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解說〕皮耶-洛朗.艾馬爾鋼琴獨奏會 - MUSICO

〔樂曲解說〕皮耶-洛朗.艾馬爾鋼琴獨奏會

6
65
文/李育潔|音樂文字工作者


庫塔格:《遊戲》選曲
György Kurtág: Játékok (excerpts)

《遊戲》為鋼琴、鋼琴四手聯彈或雙鋼琴所創作的鋼琴教本。1973年,庫塔格受友人邀請為一本兒童鋼琴曲集貢獻樂曲,意外開啟了超過五十年的《遊戲》創作之旅。傳統鋼琴教學法多以建立手部運動的慣性、精準的音高與節奏概念為目標,而庫塔格則欲創作出激發兒童好奇心、實驗精神、感受性及表達能力的教材。因此,他除了重新回憶童年的習琴經驗,亦耗費大量時間與初學學生們互動,並將這些紀錄作為《遊戲》的基礎。

為了讓演奏者在鋼琴上自發性地玩耍、探索、實驗,庫塔格在以一系列的符號,如菱形、梯形、彎月形⋯⋯指引演奏者用身體的不同部位彈奏鋼琴,像是手掌、拳頭、手肘等。此外,他也時常捨棄傳統的拍號及小節線,賦予律動、時間上的可能性,同時藉由圖文描述補充作品內容,讓演奏者揮灑想像力。

除了多次以引用、拼貼的手法「致敬」他人的藝術思想,《遊戲》也常透過耳熟能詳的旋律加強當代作品與演奏者的聯繫,並突顯「過去」與「現在」技術層面的異同。為鼓勵演奏者同時表現作品的視覺性,庫塔格也融入了戲劇要素。曲集中偶爾會出現明確的舞台指示,要求演奏者以肢體傳達意圖,甚至唸出口白。在庫塔格的筆下,鋼琴跳脫樂器,成為演奏者的遊樂場。

自第五冊開始,庫塔格為《遊戲》加上「日記、私人訊息」的副標,開始將自己的個人生活融入作品中。許多曲目的標題暗示著啟發作品的人、事、物。《遊戲》成為庫塔格記憶與情感的「永恆當下」,細緻的情感變化,展現了他的人生歷程。

在創作此教本前,庫塔格曾陷入低潮,將近五年無法創作。從最簡單的肢體與音響引領兒童探索音樂,令庫塔格找回創作的初心。為此,他特意以「新作品一號」(New Opus 1)為編號出版《遊戲》,象徵自己的重生。

截至目前為止《遊戲》已正式出版十冊。艾馬爾今年發行的專輯《庫塔格:遊戲》中,已經收錄了第十一冊曲目的草稿,由此可見高齡99歲的庫塔格仍持續為《遊戲》創作新曲。




巴赫:《近平均律鍵盤曲集》選曲
Johann Sebastian Bach: Well-Tempered Clavier (excerpts)

1722年,巴赫將寫給長子的鍵琴練習曲,整理成《近平均律鍵琴曲集》,並在扉頁上寫:「提供好學的音樂青年從中受益,也給熟悉此類技巧的人一些娛樂。」當時為了彈奏不同調性的樂曲,需要在換曲子時重新調音。然而,一種新的調律方式——近平均律——漸漸進入音樂家的視野。音樂家能用新的調律法,演奏自由轉調、複雜的對位內容。

此曲集中每首樂曲皆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奏曲與賦格曲。兩者的情緒時常是互補、調和的。聽眾能透過聆聽音樂,使精神得到平衡。巴洛克時期的前奏曲常在宗教儀式、音樂表演前演奏,樂手一邊調音、一邊即興發揮,確認音準與音響。巴赫常用不同風格創作前奏曲,如舞曲、觸技曲、器樂歌曲、聖詠等,自由地揮灑想像力。

作曲家弗格勒(G. J. Vogler)說:「賦格曲是一場對話⋯⋯一件音樂藝術品,沒有人伴奏、沒有人屈服,沒有人扮演配角,每個人都是主角。」透過精密計算音程度數與和弦級數,賦格曲各個聲部既獨立,又共構出如鑲嵌寶石的細密畫面。而巴赫也探究各種細微的鍵盤技巧,如觸鍵、雙手間互動、對位旋律的性格與表現力。曲集展現的不只是將數字玩於股掌,也是一場肢體、指掌間的協調遊戲。




舒伯特:蘭德勒舞曲選曲
Franz Schubert: Ländler (excerpts)

十九世紀初,在歐洲經歷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後,各地政府為了管控思想,因此限制人民言論表達的自由。此時維也納市民將注意力轉向郊遊、酒館聚會、讀書會等活動。舒伯特與朋友們對文學與藝術相當有熱情,他們認為藝術具有強大的影響力:音樂、雕像、繪畫,或詩人的歌聲,都能以「一種未知的力量」提升精神與心靈。透過藝術討論、舞蹈體驗等活動,增進自己的文化涵養與認同感;藉由藝術中不明確的意義與象徵性,躲避現實政治上的打壓。

舒伯特一生中寫了約五百首舞曲,以埃柯塞斯舞曲(Écossaise)、德國舞曲(Deutsche Tänze)與蘭德勒舞曲(Ländler)為主。舒伯特的朋友回憶,他會在晚上即興演奏這些短小的樂曲供大家跳舞、欣賞,第二天早上再將自己喜歡的部分記錄下來。而起源於鄉村地區蘭德勒舞曲——以跳躍、跺地為特色的三拍子舞曲——最為大宗。

舒伯特創作蘭德勒舞曲宛如書寫日記,從中能夠發現他磨練創作技巧、找尋器樂語法的歷程:探索轉調、和聲行進的可能性,或是音域轉換、使用裝飾音的效果等。舒伯特大量創作舞曲,使舞曲逐漸擺脫通俗的地位。透過精巧的安排,也能讓聽眾玩味,並影響日後如舒曼、李斯特、拉威爾等人,創作以舞曲組成的曲集。




演出者介紹


鋼琴 | 皮耶-洛朗.艾馬爾
Piano | Pierre-Laurent Aimard

聆聽艾馬爾的演奏,彷彿能感受到樂曲齒輪以全新的方式咬合運轉。即使是原本可能顯得刺耳或疏離的音樂,在他手中也展現出迫切的生命力與動人的美感。—— 舊金山紀事報

皮耶-洛朗.艾馬爾不僅被譽為當代音樂的權威,也以他為古典音樂注入新意的詮釋廣受讚譽。

他與多位當代重要作曲家長年密切合作,其中包括Helmut Lachenmann、Elliott Carter、Harrison Birtwistle、György Kurtág、Karlheinz Stockhausen、Marco Stroppa)、布列茲與梅湘,並曾首演許多重要作品。近期的例子包括Clara Iannotta為科隆「八橋音樂節」創作的鋼琴協奏曲,該曲於 2024 年秋季與維也納交響樂團再次演出。他也持續與新舊室內樂夥伴保持合作,特別是與鋼琴家Tamara Stefanovich在萊比錫布商大廈音樂廳與蘇黎世聖母大教堂的演出,以及與演員馬Mathieu Amalric於巴黎香榭麗舍劇院的合作。

艾馬爾將於今年參與多個國際音樂節,包括柏林音樂節(Musikfest Berlin)、布拉格之春音樂節(Prague Spring Festival)與魯爾鋼琴音樂節(Klavierfestival Ruhr),並將於巴黎音樂城、阿姆斯特丹音樂大樓、首爾藝術中心、東京文化會館、多特蒙德音樂廳與法蘭克福舊歌劇院等地舉行獨奏會。


節目資訊與購票

皮耶-洛朗.艾馬爾鋼琴獨奏會

1012艾馬爾_1000x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