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 親子點唱機 | 李明蒨
孩子從小接受古典音樂薰陶,聽著家喻戶曉的鋼琴小品《給愛麗絲》長大,在甜蜜、淡淡哀愁的旋律中,流露無限幻想,編織童年美好記憶。
《給愛麗絲》是貝多芬鋼琴小品中最著名的通俗曲,作曲家一生留下一首傳唱大街小巷的代表作,已是成功的象徵!貝多芬是否因此風光,所到之處眾人交頭接耳雀躍私語「他就是那位作曲家」?事實上,《給愛麗絲》不僅在貝多芬去世前未曾發表,遲至一八七O年,也就是貝多芬去世後四十三年才出版問世,可惜未能親自感受作品受歡迎的榮耀。關於「樂聖」貝多芬的故事永遠值得探討,從三O年代不停有人拍成電影,傳記與軼事不時出現在劇情,討論他的頭髮、手稿、情書未曾平息。親子時光開啟貝多芬話題,從電影角度...詳全文
2021.05.07 樂茵狂想 | 林姿茵
米歇爾大街上的「歌劇咖啡館」是一間由杜瓦特家族經營、有著百年歷史的咖啡館。年輕的老闆喬望尼‧杜瓦特(以下簡稱G)是這間咖啡館第五代繼承人。每天早上五點半,他就會到店裡準備開店前的工作,在七點左右會迎來他每天早上的第一個客人– 聒噪、精力旺盛的司機和他那講話總是輕聲細語的太太。接著,幾名歌劇院的樂手會在排練前聚在咖啡館喝咖啡,還有一群喜歡討論政治的學生、總是牽著兩條巨型牧羊犬的老太太、一天至少要喝20杯Espresso的高個子建築師…。在這個義大利南方的鄉下小鎮,很少會出現新的面孔。G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工作、看著同樣的人來來去去,日子雖然有些單調,但過得也不算差。畢竟在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義大利,能在...詳全文
2021.04.15 奏鳴生活 | 吳毓庭
在閱讀一篇談論莫札特單簧管協奏曲的論文時,看到一段有趣的敘述:作者Melvin Cooksey指出第一樂章210小節到 213小節(譜例一)、節奏從十六分音符轉變為三連音,是一種「彈性速度」(rubato)的表現。過往我在看這一小段時,純粹只是認為莫札特試圖為音階增加趣味性,演奏時以精準為要,然而,若跟隨作者所言,將之視為一段彈性速度的表現,這些音階似乎就有了新的意義。有趣的是,當我跟隨這個論點繼續認識,才發現原來「彈性速度」在不同時代的多樣意涵。...詳全文